支持“两新一重” 开拓投资新局
党中央明确要求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保险资管业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和风险管理核心专长,投资理念与“两新一重”融资需求十分契合,未来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空间进一步打开,将在大资管行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资企业外债发行规模回升 外资对中国经济信心不断增强
在国家发改委1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回应6、7月中资企业境外发债规模回升的提问时表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逐月好转,经济秩序有序恢复,国外资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信心不断增强。
银行负债端现“跷跷板”效应
5月以来,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呈量价齐升态势,结构性存款规模则持续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同业存单发行放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带来的负债端缺口,展望未来,“跷跷板”效应料持续。
掘金细分行业龙头 券商8月调研扎堆消费及机械化工
从科技到医药再到消费及机械化工,今年以来,券商密集调研的板块持续变动。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8月以来已有92家券商调研60家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次数达466次。光大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等券商调研积极性较高。从板块看,券商对大消费、机械、化工类行业公司调研热情明显升温。从券商调研眼光看,8月以来,被调研公司逾半数股价上涨,最高的累计涨幅已超过37%。展望后市,券商认为,相关板块景气有望继续复苏,建议关注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标的。
上海证券报
A股定增案暴增 监管审核紧盯“理性融资”
随着市场行情趋热及政策松绑,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热情被点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增预案,与去年同期的221家相比,增长超过2倍。其中,今年下半年以来有132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而去年同期仅有38家;8月份至今有45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比去年同期的12家增长275%。市场再融资热情高涨,监管则紧扣“理性融资”的审核思路。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8月以来17家公司再融资申请反馈意见发现,除财务指标、事故纠纷等问题被监管持续关注以外,甄别“真假”战投、募集资金是否用于财务性投资、前次融资使用情况及本次是否新增过剩产能,以及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的影响等也成为审核必答题。
发债融资热情高 18家券商新增借款逾2700亿元
“今年,券商最惹眼的一个动作就是借钱,通过各种途径,主要包括短融券、公司债等。”一位券商人士近日向记者感叹。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券商加杠杆动作较为迅猛。8月以来,至少已有18家券商因累计新增借款达到信息披露标准而发布相关公告。据公告,这18家券商1至7月新增借款合计超过2700亿元。除满足日常经营的流动性需要外,迅速补充大量资金有利于证券公司拓展业务,特别是“重资产业务”,有望因此而得到充分发展。
8月多项高频数据向好 经济恢复步伐稳健
8月份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BDI指数连续两周上扬,钢厂高炉开工率持续攀升,水泥等建材价格上涨,种种迹象都表明经济稳步恢复的势头更加明显。
呵护市场实打实 央行750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稳预期
人民银行昨日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500亿元逆回购操作,给市场派送共计7500亿元的“大礼包”。
证券时报
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应有信心
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世界一直还是那个世界。因此,粮食安全还要立足自身的努力。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担心中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声音,在舆论圈子里逐渐多起来,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把氛围搞得有点儿凝重。其实大可不必,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确实有积极作用,但如果反应过度,置一些基本事实、积极因素于不顾,就难免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不要简单将房地产放在实业对立面
房地产总是被放在实体产业的对立面。发展房地产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导致实体经济受损——这种看法已深入人心。首先要明白实体经济是什么。钢铁制造、水泥制造是不是实体?如果这些产业是实体经济,那么凭什么房地产不是?按照字面理解,实体经济是可以摸得着的有形商品,房地产太真实了,当然是实体经济。其实,实体经济的定义相当宽泛,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服务部门,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生产服务部门。
创业板注册制整装待发 各路资本翘首以待
8月14日,深交所发布消息,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公司上市时间为8月24日。截至目前,创业板注册制下已有18家首发公司完成新股发行,静待上市时刻。
“代理维权”套路深 正牌机构屡遭碰瓷很“心累”
伴随互联网普及,网络维权之风盛行。与此同时,灰色产业也盯上了这片新“蓝海”,并借机牟利。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虚假网络维权“碰瓷”金融机构的情况颇有抬头之势。相关个人或机构打着“代理维权”的幌子,通过“制作文章模板―人工干预细节文本―批量生产文章”的套路,在网络上发布经某某“职业维权”协助,最后成功追回索赔的案例,并将编造的海量负面信息作为引流手段,吸引投资者支付维权费。
证券日报
金融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外资机构积极参与中国市场
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监管层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也是银保监会将持续的工作部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按照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针,在确保金融主权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金融开放。
逾九成银行上半年资产规模增长 将部分抵消息差收窄影响
随着商业银行上半年业绩及监管指标陆续出炉,银行最新的经营情况也开始日益清晰起来。今年前6个月,银行资产规模较去年年末出现大幅增长,百余家已披露上半年业绩的非上市银行中,虽然净利润同比普遍下降,但超九成银行资产规模有不同程度扩张。
跨省游效应持续释放好消息 有热门民宿预约排到12月份
“前几个月我们公司院里能随便停车,现在必须得有证才能停了。”日前,某上市旅游公司后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部门疫情期间就没闲着,但业务部门是最近才开始繁忙起来的,一线工作人员也在陆续复工。”
长期资金频被“点名” 持续流入驱动A股向好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杂志撰文表示,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
人民日报
不少外贸企业看好国内市场潜力 出口转内销 促进“双循环”
受疫情影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不少外贸企业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普遍看好国内市场潜力,开始将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投入国内市场。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落地。企业出口转内销状况如何?还需要爬过哪些坎?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