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孕育了包括腾讯、华为、万科、平安等一众明星企业,拥有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举足轻重的“深圳军团”。
这里拥有集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于一身的交易平台:截至8月21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63家,总市值达31.73万亿元,2019年全年成交总额超过100万亿元。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鸣钟上市,一场涉及“增量+存量”的注册制改革吹响了向纵深推进的号角。
30年栉风沐雨。深圳资本市场早已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中迅速壮大,并滋润和哺育了沿途众多的经济实体企业。资本浪潮拍岸,卷起的是深圳不懈探索之姿,回荡的是其不竭创新之音。
试一试:试出资本市场“满园春色”
30年前的12月1日上午,深圳国际信托大厦15楼,当时深交所的主要筹备者王健和禹国刚敲响了试营业的钟声,深交所就这样诞生了。
“一波三折。”禹国刚如是形容深交所筹办过程的曲折。
1988年,从欧洲考察回来的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提出,要利用中央给予深圳改革开放的特权创建深交所,调整特区产业结构,同时利用证券市场吸引更多外资。
在无人、无钱、无地的“三无”窘状下,深交所筹备组成立,由王健(筹备组负责人)与禹国刚(专家小组组长)共同负责深交所的夯基工程。两位深圳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的“拓荒人”,后来成为了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
“我们专家小组用了整整一年半时间,先把境外证券市场的公司法、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者保护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交易所章程、各项业务规则等资料全部翻译成中文,约200万字。然后移植借鉴境外证券市场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写成30多万字的法规、章程、业务规则等。”禹国刚娓娓道来。
这部完全由“荒地”拓垦而出的草案,因其封面呈浅蓝色,故称“蓝皮书”。它奠定了深交所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勾画出一个新兴资本市场的雏形。
就这样,深交所“破土而出”。1991年4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向深圳证券交易所下达了批文,深交所终于拿到了“出生证”。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的一番论述,直击新中国资本市场探索与改革的灵魂深处。
“坚决地试!”试出了深圳资本市场的“满园春色”。
闯一闯: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双轮驱动”
“深圳为什么能成功?靠的是两只轮子。”
禹国刚口中的“两只轮子”,一只是深圳强有力的资本市场支持,另一只是深圳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企业。
197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广东省委提出,要利用自身毗邻港澳的条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补偿贸易、加工配套和合作经营。
“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的一席话,让多少“明星企业”从深圳这片土地“闯”了出来。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在深圳南油A区的一间居民楼里创立了华为。从最初一家香港交换机的代理商,一路成长为世界瞩目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今年二季度,华为智能手机销量全球夺冠,打破了9年以来三星和苹果智能手机销量轮做第一的局面。
1995年,王传福从北京南下,以250万元的资本在深圳注册了比亚迪。从充电电池起家,经过20多年发展,比亚迪现在已经形成横跨汽车、轨道交通、电子和新能源4个板块的国际化集团。
1998年春节后的一天,马化腾和张志东在深圳一家咖啡店决定建立的腾讯公司,如今已快走过22个年头。自2004年上市以来,腾讯股价上涨逾600倍。插着流量和资本的翅膀,这只憨厚可掬的“企鹅”仍在越飞越高……
与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辅车相依,30年风雨兼程,深圳资本市场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成立30年来,深交所建成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创业板等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资金聚集地和辐射源。截至7月31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61家,其中主板469家、中小板959家、创业板833家,总市值高达31.72万亿元。
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至300多家A股公司,深圳本地目前的上市公司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其中280家通过深交所上市,占比高达89%。借助IPO、配股、增发、可转债、优先股等多种手段,这280家公司累计获得1.11万亿元融资,充足的发展资金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深圳在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全国十大证券公司中深圳有3家,全国公募基金20强中深圳有6家,创投企业20强深圳有5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深圳位居全国第二。
从机构数量看,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共有证券公司23家,超过北京(18家),仅次于上海(26家),自2015年以来稳居全国第二。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证券公司总资产2万亿元,上半年证券公司营业收入511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一;深圳证券公司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也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二。从IPO储备项目看,目前全国在审企业700余家,其中深圳证券公司储备160余家,高于北京和上海。
公募基金方面,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按照基金公司资产净值全口径统计,深圳公募基金规模分别为4.13万亿元,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剔除货币基金与短期理财债券基金,深圳的公募基金(非货)管理规模达到2.37万亿元。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深圳地区非公募资产净值规模(包括年金、社保、专户)合计1.85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23.33%,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7.57%。据此计算,截至2019年底,深圳基金行业资管总规模超过6万亿元。
阳光私募方面,目前,深圳拥有4493家私募机构,管理产品1.51万只,管理规模1.9万亿元,机构和管理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资本市场搞活了企业,也搞活了经济。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3%。在资本市场强有力的支持下,深圳去年GDP达到2.69万亿元,由1978年GDP不到2亿元的一个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全国第三大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深圳资本市场就没有深圳的今天。”禹国刚说。
探一探: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路奔腾不息
中国的证券交易所自20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在30年迎头追赶的过程中,搭建起一个先进的交易系统,既是中国资本市场内在活力的一种表征,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1993年,成立仅两年的深交所,实现了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重大转变。
深交所的“四化”(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和运作无大堂化)不仅为中国资本市场探索出了一条规范、高效、安全、低成本的发展道路,还使深交所成为2010年度和2017年度全球IPO即新股发行融资金额均名列第一的资本市场。直至今天,深交所的交易能力依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4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方案出炉。证监会和深交所就《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则征求意见。
6月12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规则。在汲取前期科创板经验的基础上,创业板同步优化了诸多制度,构建起更符合自身特点的持续监管体系。
3天后,深交所开始受理创业板在审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并购重组申请。截至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获受理企业合计535家,其中申请IPO企业365家、申请再融资企业161家、申请重大资产重组企业9家。
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正式上市交易,18只新股均大幅上涨,成为深圳资本市场30岁生日最好的“献礼”。
三十而立,立于创新。奔腾不息的深圳资本市场,虽经蜿蜒曲折,亦不改勇闯本色。资本浪潮拍岸,卷起的是深圳不懈探索之姿,回荡的是其不竭创新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