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上市公司在精准扶贫这场战役中各有打法:科大讯飞实施AI公益,东阿阿胶探路“养驴扶贫”、贵州茅台实践“高粱扶贫”,金融单位开展期货扶贫,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财报特色项目,扶贫成果写入半年报,为不少公司增添了暖心的色彩。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30日晚间,在3914份2020年半年报中,约有21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参与精准扶贫的情况。除了资金捐助外,上市公司发挥业务优势、创新帮扶模式,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在扶贫队伍中,央企上市公司勇挑重担,动辄数千万元的资本投入彰显着国家意志,地方国企紧随其后,而民营企业的爱心更加代表了资本的温度。有意思的是,上市公司的扶贫力度与经营效益往往高度相关。从行业来看,农林牧渔和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因业务贴近性占优,在产业扶贫中表现突出,而央企不断扩充的基建扶贫,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亦影响深远。
央企表率彰显国家意志
毫无疑问,中央企业是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任务最重的“集团军”——承担着24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定点帮扶任务,约占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41%。
使命在怀、重任在肩,顶梁柱更要顶得住!翻阅上市公司的2020年半年报,在扶贫事业中,央企上市公司的“出勤率”最高,投入力度之大、覆盖人口之广,都堪称表率。
例如,招商蛇口2020年上半年共计捐赠扶贫资金7000万元,通过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为专业的统一公益平台在新疆莎车县和叶城县、云南镇雄县开展扶贫项目。中国中铁上半年已完成投入帮扶资金6390万元,引进帮扶资金2623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00人,培训技术人员2125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469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42万元。中国铁建上半年投入帮扶资金4917.6万元,物资折款333.3万元。中国化学上半年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约113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教育培训等。国投电力精准扶贫资金也支出不少,主要用于开展生态环境扶贫、工程扶贫等项目,帮助8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重金投入的同时,央企不断扩充基建扶贫,为贫困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中国铁建发挥主业优势,扩充基建扶贫,大力推进空心村治理、异地搬迁、道路交通、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现代化进程。例如,免费帮助陕西省陇县北关村设计关山牧场旅游轨道交通勘察方案;助力山东省梁山县琉璃井村新农村建设,修建村内道路及扶贫车间等。
国网英大旗下的武汉南瑞承建了电网扶贫项目——三板桥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完成后将满足三板桥镇教育城及周边居民的用电需求,改善普安县电网结构,进一步提升当地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该项目包含变电站及线路施工,目前变电站已具备验收条件,线路施工已完成 80%。
甘肃电投旗下的九甸峡公司,已于2020年6月份完成了卓尼县藏巴哇镇安藏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任务,并全部通过验收。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央企业定点扶贫的246个贫困县中,219个已宣布脱贫摘帽或正在检查验收,约占中央企业定点扶贫县数量的90%,剩下的贫困县则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在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下,中央企业将继续全力以赴,为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央企力量。
产业扶贫各出奇兵
从东阿阿胶的“养驴扶贫”,到贵州茅台的“高粱扶贫”,再到羚锐制药的中药材种植扶贫……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产业扶贫方面,上市公司“百花齐放”,既造福社会又合作双赢。
东阿阿胶的“养驴扶贫”独具特色。据半年报介绍,公司坚持“把毛驴当药材来养”,形成了“东阿阿胶+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合作模式。东阿阿胶与全国各地养殖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形成了养驴扶贫模式,积极推动13省24县出台39个养驴红头文件,通过政府贷款贴息、养殖奖励、圈舍补贴、利润分红等方式,推动当地毛驴产业发展,带动养殖户217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4876个,养殖户收入提高20%以上。
截至2020年6月,东阿阿胶共在聊城以外区域签约规模化养殖合作客户114家,其中77家已实现养殖,存栏78976头,合作客户通过扶贫资金分红,雇佣贫困户劳动力等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季度共实现扶贫资金分红1000万元。
与之类似,多家制药企业将原料需求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打造了不少扶贫样板。片仔癀2020年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科研”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在陕西省宝鸡和四川省阿坝州设立的两处林麝养殖基地,宝鸡市太白县林麝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以及陕西安康、四川雅安、西藏昌都等地的多个共建合作基地为依托,推动基地周边农户开展林麝养殖和寄养,使林麝人工养殖形成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羚锐制药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指导当地农户对中药材进行科学种植、管理,并协议回收药材,帮带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脱贫”。
农林牧渔类公司在产业扶贫上同样优势显著。上半年,大北农、雪榕生物、海大集团等公司都在积极对接贫困地区农业相关产业。其中,大北农开启了“委托制种扶贫模式”,公司下属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在国家级贫困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建设制种基地,涉及制种农户2000至3000户,每户增加种植收入2000元以上。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吸收贫困户入伙发展制种生产;对制种基地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制种亲本种子,对所需其他生产资料化肥、农药提供融资借款服务。
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企业,也在积极发挥产业优势,帮扶贫困地区。贵州茅台上半年扩大了道真县有机高粱种植面积和增加收储计划,下半年公司还将建好酿酒用有机高粱“第一车间”,做好系列酒用有机高粱收储工作。山西汾酒目前的高粱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共申报种植10万亩,带动种植户约9000多户。
AI公益引领教育扶贫
用AI点亮人间烟火,“让科技有情怀,让公益暖人心”,这是科大讯飞的扶贫梦。近些年,科大讯飞全方位多角度推动了系列“AI公益计划”的运作,特别是在“AI教育公益”和“AI医疗公益”两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
“扶贫必扶智”,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科大讯飞持续开展“AI教育公益”“AI科普”和“百校千师”招募行动,用AI赋能乡村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偏远山区。目前,公司的AI教育公益计划已陆续走进云南、贵州、四川等50多所学校。
“扶智先通语”,2019年,科大讯飞与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务院扶贫办以及中国移动共同签订了“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根据合作协议,科大讯飞将鼓励支持APP及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在全国贫困地区落地,力争帮扶全国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学会说普通话。半年报显示,目前,语言扶贫APP已在云南、广西、甘肃、新疆等地使用,累计用户32.8万人,其中云南省用户22.1万人。
此外,科大讯飞还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残障人士赋能。目前,科大讯飞通过讯飞开放平台,向1000余开发信息无障碍应用的创业团队、70余万的失明者和失聪者,日均提供上亿次的免费服务。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为基层医生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智医助理”已在全国11个省份近百个区县、超2000个乡镇级医疗机构、超20000个村级医疗机构投入使用。
就业扶贫互惠双赢
与产业扶贫逻辑类似,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有岗有活,是创收的根本之策。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在提供就业帮扶的同时,往往还能对自身业务有所补充。
如科大讯飞,2020年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人社局签订了共建“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合作框架协议,为当地贫困户提供“贵州方言标注员”等技能简单、人员需求量大的在线工作岗位,近期已对67位当地贫困户进行了培训并为培训达标的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后期计划培训至少500位专业人才,通过当地人带动当地人不断提升脱贫人员的就业能力。
神思电子也有相同的思路。上半年,公司积极将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引入菏泽鄄城县花李庄村扶贫项目中,打造“AI工场”,培养农村数据标注员,发展产业扶贫项目。
农业类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上有着天然优势。例如,牧原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通过在贫困县进行产业投资,带动贫困县就业4万余人,推广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截至2020年6月30日,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复制推广到13省53县(区),精准覆盖带动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牧原各子公司开展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228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043人就业。
央企际华集团则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转移安置富余劳动就业,工资最低不低于2000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集团下属公司还在建设3条鞋靴生产流水线,计划用工总人数(少数民族)约为100人,做到独立运行、承接订单,成为新疆地区一个有影响力的制鞋基地。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庄严承诺。而这支由上市公司组成的扶贫生力军,还将继续这光荣的事业,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