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旅客,手持钱货两讫的商务舱机票,按部就班地办理值机手续,却无法正常享受到应得的服务。无论这样的事件发生频率如何,涉事旅客之间能否协商一致,航空公司如何善后,都暴露出这家航空公司作为服务业者,其管理是存在缺陷的。
按照该公司有关人士的讲法,白金卡升舱会在航班停止办理值机手续前的5分钟开始进行操作。这是否意味着,一般旅客在最后5分钟内正常值机的权利长期遭到系统性侵犯,侵犯者习以为常,不以为怪?
提前办理升舱导致纠纷,看似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技术问题,实则描摹出相关航空企业长期以来的一种行为模式:为了自己的一点点便利,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占有不特定旅客的权益。无论是此次座位被占,还是长期以来被旅客诟病的座位超售、航班无故晚点甚至取消,根源就是这种行为模式。
也许有业内人士要辩解:动态管理航班资源是业界惯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动态管理显得既无科学的统计方法支撑,也无管理失调后公平快速的善后机制。有的只是“也许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以及出事后“先敷衍再赔偿平事”的粗暴处理。
相关航空公司这样的管理水平,究竟能否有效地为股东创造利益?爱惜羽毛的主流投资者又是否愿意作为股东,被动承担无穷无尽的负面社会评价?该公司自上一轮牛市顶点以来未见振奋的股价,也许是一个注脚。
疫情发生后,国内航空公司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需求回升,业者理应更加呵护旅客的信任。与此同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国内航空业提出了快速提升服务水平的紧迫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期待相关航空公司放下架子,认真自省,为时尚不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