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紧急摸排 结构性存款等金融产品“家底”
2020-05-06
编辑:网站编辑
有755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或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日前,部分银保监局紧急摸底辖内结构性存款等金融产品的运行、销售情况。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结构性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波动挂钩,实现风险收益,而实际销售过程中投资者往往对其潜在的风险并不明晰。
截至今年3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达11.67万亿元。分析人士预计,在强监管态势下,结构性存款难以恢复前期高增长态势,“假结构”将无处遁形。
部分银保监局紧急摸底
“监管部门主要是召集了当地几家国有大行的负责人,了解目前结构性存款的运行、销售等相关情况。”某国有大行华东地区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尽管没有明确告知摸底原因,但此举应与近期“原油宝”产品投资纠纷不无关系。
针对近期由于国际市场巨幅波动引发的金融产品风险,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适度性,提高专业性,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4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受当前疫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提醒金融消费者进一步增强投资风险意识。银保监会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督促银行进一步加强账户类产品风险管控,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3月末余额创历史新高
“目前我行的结构性存款很畅销,尤其受到企业客户的青睐。”某国有大行长三角地区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谈及是否会向客户明确其中风险,该负责人坦言,银行和(企业)客户之间已经有多年默契,且银行最后一般都会给到承诺区间内的最高收益。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多家银行网点实地调研时发现,目前多数结构性存款起购金额为一万元。即便是个人客户,银行网点客户经理一般也会“暗示”产品可保证最终收益,且几乎不会主动提及产品背后风险。
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仍旧是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揽储利器。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达11.6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涨势迅猛。其中,单位结构性存款增长占据绝大部分,较去年年末增加1.4万亿元,中小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较去年年末增长1万亿元。相较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季末考核影响明显增大,加之依靠普通存款揽储能力远不如大型银行,只得转而发行结构性存款以缓解负债端压力。
明明预计,近期结构性存款规模扩张只是短期现象,与监管部门的初衷相悖。长期来看,预计结构性存款难以恢复前期爆发式增长态势,“假结构”无处遁形,资金套利空转会被进一步抑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下一步结构性存款在形态上会更加规范,“假”结构也会逐渐清理整顿,没有衍生品交易资格的一些中小银行将不能发行结构性存款,预计未来结构性存款规模会小幅下降。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再引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此时摸底结构性存款等金融产品的风险和销售等情况,还是源于对当前银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的担忧。
在中国证券报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多数银行客户对于结构性存款这类产品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并不完全掌握。在不少投资者眼中,结构性存款就等同于刚性兑付的存款。而在近期的“原油宝”投资纠纷中,不少投资者亦表示,银行此前的宣传让自己误以为“原油宝”是一款银行理财产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要压实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和主体责任。坚决执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风险匹配原则、信息披露等规定。审慎客观开展资管产品风险评级、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并根据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向投资者销售适当产品。在可供投资的底层资产日益丰富的同时,要审慎对待期权、期货等一些高风险、专业化投资工具的创新运用。
董希淼直言,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亟待加强。从操作上来说,要进行全面风险测评,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能力、承受能力等。另外,对于一些复杂金融产品还应有特殊的办法。比如,个人投资者投资石油期货,基本前提应该是对期货市场、交易规则、风险敞口等有所了解。投资者不仅要熟悉期货合约的特点、交易规模、交易规则等,还应熟悉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石油的政策属性、投机属性等方面有较高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这类产品除了一般的风险测评外,还应设置一定投资门槛,把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排除在外。”他说。(欧阳剑环 陈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