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曾是西海固地区最贫瘠的县区之一,全县共有贫困村238个,占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村总数的五分之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万人,占固原全市的近40%。可以说这里集中了宁夏、固原最难的扶贫问题以及最艰巨的脱贫任务。因此,西吉的脱贫需要超常规的手段,需要全方位的帮扶。
“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中央的部署要求,更是国企的责任和担当所在,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水发浩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涛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而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
据了解,水发浩海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属国有独资企业水发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现代农业投资的一级权属公司。公司围绕“现代农业、水务环境、能源环保”三大核心板块,频频向着贫困地区“逆行”,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和致富奔小康,实现了企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
一手兴产业,一手促就业
“过去咱家每年就挣几千块钱,现在一年顶过去全家干好几年。”冬日暖阳下,说起最近几年家里的变化,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镇牟荣村村民杨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家里有七八亩地,以前种土豆和玉米,全看天吃饭。把耕地流转给水发浩海后,一年收入4800元;我自己进到西吉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当起了农技工人,每天收入80元。仅这两项收入,一年就有3万元左右。一家人不仅走出了贫困,还过上了相对宽裕的生活。”
“自从有了水发浩海,我们农民就有了打工的地方,给了我们很多无形的帮助。”今年52岁的将台堡镇包庄村村民陈占军说,“我家里六口人,以前都是靠务农养家,如今却不同了,我们夫妻二人在梨树山上工作,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据了解,在当地像杨娟、陈占军一样的村民还有200多位。他们之所以能在家门口就业,离不开水发浩海集团有限公司在当地的耕耘。
“位于宁夏自治区西吉县将台堡镇的水发浩海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计划总投资4.1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8亿元,主要建设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产业园、有机梨园基地和蔬菜深加工基地。”王文涛介绍道。
2019年开工建设的“西吉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是宁夏最大的农业产业园,占地1800亩,有智能温室、新材料节能日光温室、寿光第九代大跨度日光温室及大型拱棚共276座。产业园如今已经成为这条大山沟里改变当地群众生活的“金凤凰”,被称为宁夏扶贫东西部协作鲁宁样本。
今年已经57岁的将台堡镇牟荣村村民马鹏禄,家里有三口人,妻子患病在身,常年无法劳作。“之前家里的全部经济来源就是靠我一个人种地,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梨树山项目启动后,我就把自家地全部流转出去,现在在梨树山上工作,一切都好起来了……”
马鹏禄所说的梨树山项目,正是在牟荣村梯田上水发浩海投资1.4亿元建起的万亩梨树产业示范项目。“一期6000亩黄蜜冠有机梨2020年已经挂果,今年就会有收成。”水发浩海西吉项目负责人杨俊炜说,“当地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结出的果子特别甜,口感非常好。”
升级现代农业挖穷根
山东的黄蜜冠虽然适应干旱气候,但是西吉的倒春寒对果子存活是个巨大考验。水发浩海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的专家团队联合攻关,延迟果树的挂果,基本解决了这个难题。“等明年梨子收获了,我们就向当地百姓推广树苗和种植技术,用经济林置换生态林,梨树下再套种黄花菜。”梨树产业项目负责人老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对当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企业创收都是一件大好事,三方共赢。”
马铃薯产业近年来成为西吉农民脱贫致富的“钱袋子”。截至2019年底,西吉县已建成种薯繁育基地11.29万亩,种植马铃薯85万亩。然而,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外销受阻,全县43万吨马铃薯沉睡窖中。
为全力支持西吉县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确保西吉县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水发浩海于2020年底开始投产的马铃薯产业园,通过搭建公司渠道资源,解决了外销受阻带来的马铃薯销售难题。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除了建设中的马铃薯产业园,还计划建设一个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配套一个马铃薯产业研究院,以及一个马铃薯加工厂。
除此之外,水发浩海还在西吉战略性规划培育马铃薯繁育原种能力6000万吨,示范推广马铃薯高淀粉专用加工型品种20万亩,年生产马铃薯原种2000万粒,生产可供加工优质商品薯30万吨。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50个。此举将大大促进西吉县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
为全力支持西吉县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截至目前,水发浩海投资建设的蔬菜深加工基地占地面积192亩,新建蔬菜深加工厂1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1座,建设预冷库、恒温库、速冻库、锅炉房及垃圾回收间、制冷机房污水处理车间等1.3万平方米,蔬菜加工车间2.8万平方米。同时,还安装了速冻脱水蔬菜、浓缩果汁、梨罐头、杏仁粉等生产线5条,购置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从卖土豆到卖红军粉,从种芹菜到生产芹菜汁,如今,西吉正在改变“土里刨食”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摆脱从种养环节入手的传统模式,转而从加工端、市场端发力,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农业的出路放在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接二连三”上,进而把贫困人口附着在产业链条上助力脱贫。
产业兴旺稳脱贫
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布,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随后的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无疑,要保障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生活水平、经济收入不降,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然要在保障产业长久性、持续性、竞争力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推动产业优化整合、升级改造。
“除了西吉的马铃薯产业,包括西吉的牛羊肉产业,我们都有项目,整个项目投资18亿元。项目建成后,西吉县将具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打破制约西吉发展的瓶颈。”王文涛说。
2020年11月17日,水发浩海(吴忠)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态扶贫项目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举行。投产后的公司集饲料加工、饲草种植、5000头标准化肉牛示范养殖场、肉牛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拥有年屠宰10万头肉牛生产线,生产加工冷鲜、热鲜牛肉及特色肉制品。实现了从养牛养羊到“种、养、产、加、销”全程生态循环产业。
此外,水发浩海集团还与海底捞、西贝、新天地、京东等知名供应链企业深度合作,把红寺堡打造成西北区域肉类、果蔬的集采中心。
而水发浩海开发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黄花菜产业园项目围绕黄花菜“产、加、销”和“基地+农户+企业”的全产业链进行规划,针对产业链条薄弱环节设计项目建设内容,着力解决当地黄花菜产业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旨在带动红寺堡区黄花菜产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建设作出贡献。
“巩固脱贫成效需要加强产业发展,这既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王文涛总结道,而如何参与乡村振兴,如何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下企业仍需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