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一大圈,让海印股份风光一时,也让其成为信披反面教材的“今珠多糖注射液”项目近日迎来终局。
5月26日,海印股份发布公告称,因许启太、今珠公司无法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取得“今珠多糖注射液”的生产和销售许可,经三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作合同》。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致电海印股份,公司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解除的主要原因是今珠公司没有在期限内取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许可,而出于风险因素的考虑,协议解除了相关合同。”
此次被解除的合同还要追溯到去年上半年。2019年6月,海印股份意图傍上“猪瘟疫苗”概念,信披称与非洲猪瘟“疫苗”研究团队许启太、今珠公司进行合作,可以实现对非洲猪瘟不低于92%有效率预防的“神药”。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市场和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
随后,海印股份以及公司董事会全员就因披露与许某太、海南今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相关信息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被认定七项违规,被各监管部门处罚。今年5月9日,海印股份这起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还被证监会列入2019年稽查的20起典型违法案例之一,点名海印股份“蹭热点、炒概念”。
此事发生后,海印股份投资者索赔也随之启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介绍称:“对海印股份的处罚决定公布后,我们代理首批投资者向广州中院起诉海印股份索赔,2019年11月25日立案,2020年3月13日开庭,双方主要争议焦点是揭露日如何认定,目前法院尚未作出一审判决。”
对于此次合同解除,厉健律师则认为早在预料之中:“因为2019年8月12日广东证监局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海印股份在合同信披方面存在误导性陈述,对投资者来说,合同难以履行的风险已被提前揭示。”
此外,公告显示,该份合同解除还有后续安排。5月25日,海印股份控股股东海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广州印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许启太、今珠公司签署了《合作合同》,并对该合同的履行向海印股份作出单方面不可撤销的承诺:如今珠公司的今珠多糖注射液依法获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新兽药注册证书》或者饲料、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海印集团依约获得收购权利,则海印股份可向海印集团提出以下“转让或者收购”要求,要求将《合作合同》所涉权利义务一并转让给海印股份;或者要求由海印集团指定海印股份作为收购方,收购今珠公司股权。
换句话说,虽然解除了协议,但该项目并未终止,而是向控股股东的旗下子公司进行转移。对于这样的安排,前述海印股份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是出于保护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考虑,将项目转移给实控人旗下另一家子公司跟进。”
对于公司实控人在上市公司体外孵化项目,然后推动上市公司收购标的项目的方式,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认为其实并不可取。他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类似的交易中,真正让上市公司受益的优质关联并购很少,相反,由此产生的问题交易居多。“如果真是足够有前景的项目,上市公司直接投资就是了,何必要实际控制人外面倒一次手做个中间人?”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对于这样的质疑,该工作人员则回应表示,“因为此前签署合同的时候,是明确了需要在期限内取得相关许可的,现在期限要到了,先解除合作也是符合合同中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据WIND数据显示,海印股份前两大股东质押占比已分别达到76.97%和98.75%。“这种提早注入不成熟的项目资产,同时还夸大项目前景的情况,不排除是为了摆脱自己质押爆仓风险,或是进一步提高质押杠杆,需要把股价做上去而采取的措施。”况玉清补充道,“铤而走险采取各种方式不择手段的哄抬股价,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大风过后一地鸡毛。”
尽管屡次经历风波,海印股份的股价却频频走高,从2月4日最低的1.92元/股算起,至5月27日收盘价为3.05元/股,其累计涨幅已超过40%。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