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开始,全国范围内的餐饮企业,都不能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了。
留给餐饮企业做应对的时间不多了。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吨,约合460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环境专家表示,塑料吸管的使用时间只有几分钟,但自然界中的降解时间可能长达500年。
不过,如果你常喝咖啡、奶茶、冰可乐,应该不难发现,塑料吸管其实已经打包好了行李,准备退出历史舞台了。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的纸质吸管。
最早作出反应的是环保先锋、Logo带绿的星巴克。
早在2018年,星巴克就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全面停用塑料吸管的征程。截至去年年底,星巴克已经在中国一线城市的4000多家门店,实现了塑料吸管的禁用。
此前星巴克在中国地区的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为200吨左右。
而不同于强制断供塑料吸管的星巴克,喜茶从今年6月起开始在外卖平台上增加“用纸吸管替代塑料吸管”的选项,来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吸管。目前北京地区的喜茶外卖已全部默认配送纸吸管,未来也会在全国其它城市推行。
6月30日,麦当劳中国宣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近千家麦当劳将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加入了“小巧思”的直饮杯盖。
据了解,目前中国内地有超过3500家麦当劳餐厅,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约为400吨。
(来源:网络)
一、塑料吸管的天下,纸吸管和直饮杯盖撑得起来吗?
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对禁用塑料吸管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同时,几乎所有用过纸吸管的消费者都表示:真的太难用了。
环保意识较高的消费者勉强可以忍一忍,但因为吸管使用体验太差而吐槽麦当劳和星巴克的微博、帖子,在网络上疯狂流传、不胜枚举。
那为什么同样用于喝咖啡,纸杯常见、好用,纸吸管却不行呢?
原因在于,为了隔水,“环保”纸杯里都会包覆一层 PE 薄膜。对,就是一直在坊间流传,涂在方便面桶内侧,吃进去会附着在胃壁上的“石蜡”(其实并不是)。
而废弃纸杯、泡面桶在回收时,必须先把塑料淋膜和纸分开、“纸杯”才是真正的纸。
至于纸吸管,因为没有这层塑料膜,赢得了一个“绿色”的标签。但随即而来的就是纸遇水会变软的属性,和被用来喝饮料的使命之间的大冲突。
几乎所有用纸吸管喝麦当劳冰饮的消费者,都在喝了十几分钟后遇到了下图的窘境。而对此,店员也只能抱歉的建议你:喝快点。
(来源:推特)
而目前最厚实的星巴克纸吸管,虽然没有特别软,但是容易断。而且由于直径较小,加上纸的摩擦力相对大一点,被消费者抱怨用于喝“星冰乐”产品的时候根本吸不上来。
更别提被吐槽像在用卫生纸卷的内芯喝饮料。
(来源:新浪微博)
而星巴克和麦当劳先后推出的直饮杯盖,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有网友指出,在喝冰美式的时候,被冰块撞了牙。
简单来说就是,喝冷的冰牙,喝热的烫嘴。对于部分消费者还有粘口红这一大弊端。
看来想要推广饮料不用吸管直接喝,可能比换吸管要难多了。
(来源:网络)
二、 除了难用,可降解吸管更贵、更难做
浙江义乌的双童吸管是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吸管制造企业。和大多数同行一样,公司在1994年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生产传统塑料吸管。
薄利多销几乎是所有吸管制造企业采用的策略,想要盈利就必须压低价格、加大出货量。这样的模式让企业难以成长。因此,双童吸管在2005年就研发生产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
除了成本较高以外,聚乳酸产品的保质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一旦保存时间过久产品就会降解。所以厂家必须及早销售,避免库存长期积压的情况。
由于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难储存,不少厂家还是将未来的希望寄托于纸吸管。
但纸吸管的工艺较为复杂。以卷管环节为例,每根纸吸管都需要用三层纸卷制而成。由于每个客户的需求不一样,纸张的规格也各不相同,每次生产都需要调试机器。即使能顺利完成制作,烘干又是一个让不少没经验的企业头疼的难题。
正是受制于资金成本、技术等原因,目前不少中小企业并没有冒然转型。
(来源:央视财经)
一支塑料吸管的成本平均是3分钱左右,而纸吸管差不多需要1毛钱。贵了3倍多,使用体验却大扑街。
相信我,饮料店和吸管制造商,比用软吸管喝饮料的消费者,难多了。
三、可降解材料的新蓝海
据行业推测,全球包装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在2023年达到94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3%。可以说可降解塑料包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可降解塑料的产量占世界产能约25%,与中国塑料占世界产能的比例相当。
环境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主要涉及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化学降解三种,这三种降解过程相互间具有增效、协同和连贯作用。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营范围含“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可降解”,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共有2,677家。
行业分布上看,约45%的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为制造业,26%的相关企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地域分布上看,广东省拥有最多的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山东省和江苏省相关企业数量次之。
近十年来,我国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年度注册数量与增速呈稳定上涨趋势。
其中,2019年相关企业新增数量达514家,年增速为15.05%,是我国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1日,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新增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255家,同比增长约23%。
(来源:天眼查)
全球范围的限塑,以及更多企业涌入可降解材料制造,乍一听确实是觉得,地球有救了。
但是仔细想想,“限塑令”在我国施行了也有10多年,除了大超市、连锁便利店的塑料袋要收钱,基本看不到任何收效。
近几年随着外卖行业的爆发、商品为了追求标新立异而过度包装,塑料包装盒塑料餐具的使用,怕是比限塑令之前更夸张。
截至2018年,全国的外卖用户已增长到3.58亿,整个外卖市场已突破2400亿元。以平均40元每单粗略估计,2018年全国每天送出外卖超千万份,所以,每日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塑料包装数量也是千万级别。
而且,在纸吸管被频频吐槽时候,商机也出现了:某宝上的“机智”商家,迅速推出一次性独立包装吸管。不给塑料吸管是吧,那我就自己买!
多年之后,“禁管令”可能会像十年前的“限塑令”一样,反而把“限塑”,限成了“卖塑”。
恐怕只有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从不让用,监管到不让造,才是真正的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