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希淼:让金融之水精准地流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心田》
作者 董希淼(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7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1月份以来,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更好地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和弱势人群尽快走出困境,寻求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契机、新动能,进而化险为夷、转危为机,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为此,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从“六稳”到“六保”,中央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工作定下了新基调、指明了新方向。
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是创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保市场主体,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保基层运转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市场主体,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多重因素,本来就比较脆弱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不容小觑。保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最根本的是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落实“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和扩大市场需求,让遍布城乡的小微企业和小摊小贩恢复生机,真正地“活”起来。
笔者认为,为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减税降费工作要继续深入实施,赤字率还可以适当提高。对受疫情直接冲击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应继续进行补贴或减免税费。货币政策要坚持灵活适度,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要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支持,鼓励中小银行进一步服务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
为帮助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金融机构纷纷行动起来。除前期捐款捐物、延缓还本付息、合理让利1.5万亿元等措施之外,不少金融机构还纷纷创新产品和服务。如针对个体工商户现金流减少、难以缴纳租金等情况,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额度适中、利率优惠的“租金贷”,或者通过信用卡推出各类分期产品,帮助个体工商户缓解租金及流动资金难题。面对“地摊经济”蓬勃发展,部分银行还专门打造了“地摊贷”等产品。而中国银联则低调地推出了“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计划,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逾两个月,覆盖2000多个热门消费品牌,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截至6月底,中国银联已在此次大型惠民活动中投入补贴约10亿元,覆盖商户规模逾150万户,其中小微商户88万户,惠及用户逾9000万。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居民消费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居民消费对于GDP的贡献长期在50%以上,美国接近70%。特别是当前,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和疫情冲击等背景下,中国居民消费将成为主导今后较长时期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并由此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助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计划依托银联消费大数据,将补贴资金精准投向受影响较大的餐饮、购物、旅游等线下消费场景。据统计,两个月以来,线下餐饮消费累计拉动超3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银联协助地方政府,在123个城市累计助发消费券5400余万张、总价值超过10亿元,其中九成以上受益商家为中小微商户。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助力城市恢复平常的烟火气,帮助商户找到往日的充实感,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然,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还有优化空间。中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作坊店”或“夫妻店”,这类实际从事小微经营但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客群占比还不小,他们同样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服务好这些“小微中的小微”,提高他们的首贷率、续贷率,需要继续探索。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走访、培训,增进双方沟通,普及金融知识,推介产品服务,解决个体工商户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供需匹配的契合度,减少“资金空转”现象,让金融之水更快速更精准地流入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心田。
董希淼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