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提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怎么理解?
董希淼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与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这就要求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化、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相应调整。如果经济增长恢复得较好,那么前期阶段性的政策退出步伐可以加快一些;反之,如果恢复低于预期,不但退出步伐可以放缓,还可以出台新的政策。下一步,降准、降息应该仍在货币政策工具箱,应适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进而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行。
货币政策精准导向,要求货币政策在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努力实现“精准滴灌”,引导流动性更有效率地进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主要是指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制造业是国之根本,金融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可以探索专门制定针对制造业贷款的制度办法和信贷计划,创新制造业贷款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加大发债、上市等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稳定企业杠杆率。
薄弱环节,主要是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影响较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面临问题。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服务,是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应加快落实前期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种政策措施,确保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明显增强,首贷率、续贷率显著提高。还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广创新互联网贷款等产品和服务,提高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是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生机,进而为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奠定基础。可以继续实施的措施有:一是在合理范围内适度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二是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让利中小企业;三是降低、减免涉企收费,降低贷款、发债、上市之外的融资成本;四是继续落实延缓还本付息等政策要求,减轻企业当期还款付息压力。
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政策出自不同的部门,如果这些部门只是各自独立决策,而不能协调配合,那么宏观经济政策就不能实现最佳政策目标。因此,要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形成集成效应,共同面对疫情冲击、经济周期及外部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最大限度减少各种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和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作者董希淼系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