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金号角网 专业金融需求撮合平台,让金融需求找到更优质的服务商
免费注册 关注我们
金号角商讯
联系我们
新闻
新闻 产品 百科
发布需求
TOP
当前位置:金号角网> 金融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企业出海: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超级观点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3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1000万元

中国企业出海: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超级观点

2020-08-10 编辑:网站编辑 有461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带着观点看商业。超级观点,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口述| 特约观察员 韩晟

特约观察员 韩晟

近日,TikTok在美国发展受阻的事情引起全行业的关注,这也可能成为最近几年来最重大的商业事件之一,TikTok的遭遇比较极端,但其实国内移动互联网企业出海普遍都面临着困境:一方面,疫情使得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国际形势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出海成本提升,竞争加剧,中小企业架不住资金雄厚的大厂挤压,生存环境艰难。

十年前,国内相对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给了移动互联网出海创业者充裕的时间窗口和技术红利。但是今天,创业者要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经历了从工具、游戏出海,到内容、服务出海的变迁,创业模式也由单一地聚焦技术,演变为打好技术+资本+人员+本地化的组合拳。

作为一名十余年出海的老兵,我想以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下我们经历的变化,以及我们看到的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模式。

从工具到服务,移动互联网出海变迁

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有几个重要的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与新事物的产生,或者红利密切结合。

第一个节点是苹果公司推出iPhone3G,同步上线了App Store。苹果手机的发布带动了整个行业生态的崛起。早在2007年,中国就有极个别的一些开发者关注到了这波红利。当时的苹果应用商店,创业模式很像PC时代,工具软件都是付费的,比如手电筒,或者定制桌面,背后的开发者是以iHandy、久邦数码为首的一些公司。

当时北美市场在工具类产品这一块还是空白,这些工具软件从收费方式到用户体验,整个创业模式都完全围绕北美用户的需求。一直延续到2012年,出海企业思考变现模式,也只把目光聚焦在北美市场。也是在这个时间段,中国出海开发者获得了第一波红利。

第二个节点是从2012年开始,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安卓的崛起,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所有头部的智能手机品牌都在做安卓系统,手机出货量大幅增长。大批工具类产品依靠这一波红利,以免费的打法在海外获客,且获客成本非常低。

以Facebook、Google为首,开始在整个生态中布局商业化,也就是广告。广告平台在早期也有非常强的红利,平台规则宽松,会给开发者以及广告主非常多的福利,工具类产品早期买量很便宜。可以说,用户红利、广告红利是移动互联网创造的新一波的出海机会。小影当时也是趁着这波红利发展起来的。

第三个节点,是2016年起的内容出海以及服务出海。内容出海的典型代表是musicly.ly,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能够在北美开花结果的社区型产品。再后来就有了TikTok、BIGO等平台。服务出海更多的是O2O的业务,比如出行。

这一整个时间线上,出海企业经历了很重要的变化:早期依靠流量红利快速发展的系统工具对于谷歌这样的巨头生态来说,价值越来越小,接受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很多过去做工具的企业被迫转型做内容。但是很多创业者会发现做内容和服务平台对于产品、用户理解的要求都会比工具、比游戏高很多。为什么?

中国的创业者出海通常会有一种思路,就是我在国内已经做出了这个产品,那我是不是可以去海外复制。举个简单的例子,滴滴在新加坡推广共享单车的时候,因为新加坡很热,且地势陡峭,所以自行车并不是新加坡人首选的交通工具,这也导致了中国很成功的共享单车模式在新加坡难以推广。

但从2016年开始,我们会发现在海外复制中国经验,甚至很多大厂推自己的产品,整体增长都是低于预期的。我们尝试总结过原因:

第一,版权。发达国家对于版权非常的重视。大家都知道头条早期是依靠爬取别的平台的内容,这样的模式在海外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要付出大量的版权成本,获得增长的成本也非常高,做好内容非常困难。

第二,付费转化率。做内容、做服务,营收模式很多都不是依靠广告,而是依靠订阅等方式向用户端收费。但是海外文化环境复杂,做产品和运营的时候每个国家侧重点都不尽相同,难度是翻倍的。

第三,投入产出比。很多创业者把目光放在新兴市场,就是印度、印尼、巴西包括土耳其、中东这些地区,他们的手机或者说网络普及率远不及国内,增长空间很大。但是相应的广告价值远远低于美国、日韩、中国等成熟市场,企业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第三,融资能力。不同于做早期做工具,做内容、服务平台非常考验创业团队的融资能力。我们所知道的TikTok,或者欢聚集团的BIGO LIVE,在海外就是敢于一直砸钱。小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在现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就会逐渐消亡。

出海的关键词—“本地化”

那为什么有很多内容创业做得好?中国企业出海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经验+技术的输出。也就是抓住了一个新兴市场的互联网红利,就把国内成熟的互联网玩法推向海外,用技术驱动商业化。早期的出海企业都是靠着样的模式做起来的。第二种是经验复制+本地化创新。这种模式是当前做内容、服务出海的最优解,这里面的关键词是“本地化”。

举个例子来说,出海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每个企业都会面临“水土不服”。可能市场在不成熟的时候,会有一波红利,这是因为国家管控不够严格。但是一旦监管严格之后,企业怎么去适应?比如Yalla在沙特做社交,社交是变现比较快的一种商业模式,但涉及到社交内容、或者金钱交易的时候会受到政府很多的监管。

技术监管也好,政策监管也好,这些东西它跟民生、文化都是很相关的。尤其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文化受宗教影响非常大,企业如何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中?每个国家监管下都会有一种“牌照”,创业者的一大竞争力在于能不能自己的方式快速拿到牌照,提前预测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本地化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本地化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创始团队的搭建。互联网出海早期,几个程序员在国内就能做出一款系统工具,也不需要去思考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需求差异。但是现在的内容、服务类出海企业,基本上都会在海外有驻扎团队,而且规模不小。比如说BIGO,他们在全球有1500名员工。我们小影自己的经验是招募当地的运营人员,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

第二个层面就是分区、分层运营。分区是对于目标国家的区域划分,比如说在印度这样的国家,一二线城市高度发达,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真正的蓝海在三四线城市的small town,这意味着我们的团队需要针对不同地域用户做精细化运营。分层则是针对用户不同的受教育层次、文化背景。印度官方承认的语言多达23种。很多团队一开始进入印度市场,会以为印度人都看得懂英语,后来才发现大部分印度用户受教育水平不高,不会用英语交流。且印度有四大种姓,种族隔离严重,人们都倾向于和相同圈层的人交流。

2017年我去印度调研后就在反复思考,小影要怎样做到本地化,就是怎么去fit culture。既要发挥本地创业者的激情,因为他们更加了解本地讯息,有更好的洞察力,又要充分利用我们在国内的中台能力。 我们的思路是用户需求、商业模式都是基于本地化创新,而技术上的方法论就能够充分借鉴国内的优势,两者结合迸发出新火花。

我把本地化运营划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非常注重人工的力量,包括我自己,带着团队深入到印度的小镇,去挖掘当地用户的需求。2.0阶段,我们开始结合数据,将用户做细分,打标签,一款模板的上线都会做A/B test,测试不同地区用户的反馈。最终慢慢地能够构建起用户画像,形成一些产品上线、运营的SOP,同时也利用很多分析工具来提升运营的人效。3.0阶段,也是现阶段我们把目光放在AI上,不仅仅是基于产品的AI技术,比如人脸识别、分割、美化;未来是希望前端能够把本地化的运营逻辑与后端进行学习、匹配,快速迭代,最终实现包含客服在内,都由AI来负责,做系统化的决策。

创业者要去看到新的商业模式,中小企业仍有机会

除了本地化运营,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今天的出海企业如何去看待市场空间的问题。出海企业发展到现阶段,会发现大部分赚钱的赛道,都已经挤满了竞争对手。国内实力雄厚的大厂会选择用资本撬动海外市场,那中小企业就没有机会了吗?未必。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也有很多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在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上。中国14亿人口市场的大环境,南北文化差异、贫富差异让很多创业者看到了创新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两年在淘宝、头条等巨头已经瓜分大部分一二线市场以后,还会有像拼多多,趣头条这类产品出来,他们更聚焦的下沉市场,三四线市场同样有巨大的增量。

同样的放眼全球各个国家,下沉市场的增量在北美或发达国家不多,但是在新兴国家,比如印度、印尼、巴西等地的人群和中国有相似的差异化。比如上文中我提到的印度,印度的上层人民有非常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但是在三四五线小城镇的人民的生活条件就天差地别。这个差异就能够带来多元化的机遇和增量,只要创业者能够做好精细的本地化运营。

往更宽泛的层面去思考,其实现阶段中国企业出海,是经济文化影响力在全球大幅提升的结果,也是一种文明的输出。创业者要去看到新的商业模式,用创新去迸发出更多的可能。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实体贸易出海。虽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工厂”,我们凭借着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发达国家的供应链。中国的制造业快速成长,是依靠着“借鉴性创新”。而全球制造业的心脏实际上是德国、日本。所以现阶段中国要不断地往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比如疫情之后,资本市场会更加关注医疗、健康相关的制造;5G、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融合很多产业互联网的创新。

回到移动互联网出海,与实体贸易的发展有一样的共性,就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切入,创业者的思维方式也需要跟上变化。创办小影以后,我在2015和2017年分别去了一趟硅谷,会发现很多硅谷的创业者思考的方向不只是赚钱,更多是在于创造一种新的价值,比如说对未来10年、50年内人类社会的新贡献,因此他们会把更多精力投在人工智能领域,也会诞生马斯克的SpaceX这样的企业。而中国创业者目前更多所做的事情还是满足普罗大众的生活、娱乐需要。

我本人会更看好人工智能、虚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过这一波疫情,线上教育、直播等产业都有了大爆发,而当高科技的虚拟技术实现低成本运用,很多产业模式会被完全颠覆。比如VR技术实现更好的落地,全息投影能否与在线教育实现更好地结合,让教学变得更生动。再比如AI技术的发展,我们小影也把AI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研发方向,希望通过与AI深度结合,让视频编辑过程更加简单化、智能化。

总的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进入到一个深水区,距离我们真正地赢得国际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