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金号角网 专业金融需求撮合平台,让金融需求找到更优质的服务商
免费注册 关注我们
金号角商讯
联系我们
新闻
新闻 产品 百科
发布需求
TOP
当前位置:金号角网> 金融资讯> 行业资讯> 微软入华三十年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3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1000万元

微软入华三十年

2020-08-11 编辑:网站编辑 有645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1994年3月21日,春分的北京城,日落时分,空气中还留着白天的喧闹与躁动。

一架波音747飞机在首都机场缓缓降落,一位穿着普通衬衣加外套,牛仔裤配运动鞋的青年人走下舷梯:他的身边,除了翻译之外,没带随行人员。

这位青年便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Microsoft的总裁,比尔·盖茨(Bill Gates)

1994年的比尔盖茨(图片来自公开影像资料)

他踏入中国土地的那一刻,世界为之引起轰动,全球每个国家的眼睛,都在盯着他,看着在中国的一举一动。而比尔盖茨与他的微软公司,也注定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1

入华

彼时的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每一个角落。盖茨来到中国,正是为了考察中国的投资环境,顺带了解中国软件产业的实力。

当接收中国政府高官接见的时候,比尔盖茨适时乖巧地提出要“尽力帮助中国发展软件工业云云”的想法。

尽管如此,对于比尔盖茨的造访,乃至即将到来的微软入华,当时的中国仍有不少人持有怀疑的态度。

道理也很简单:当时中国的民族软件产业刚刚起步,如果任由微软这种国际企业长驱直入,是否会摧毁脆弱的民族软件产业?

部分媒体的话甚至说得更直白。例如中国《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比尔·盖茨时就毫不客气地问道:“听说中国业界对您此行并不欢迎。”

对此,比尔盖茨避而不答。

事实是,中国这块市场的体量与巨大的诱惑,是当时任何一个企业家都难难以抵挡的。

进入90年代,虽然网吧仍然是中国电脑消费的主战场,但不少东部沿海大城市的家庭已经开始筹备“买电脑”。据统计,到1995年,全国电脑销售量将达到和超过100万台,总金额可达200亿元。尽管这一消费水平并不算高,但每年30—40%的增长速度却不容忽视。不久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市场之一。

面对“入华”的前景,比尔盖茨也曾经有所思存:微软公司是否能以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巨大优势,垄断中国的软件市场?中国是否会以保护本国工业为由,将微软拒之门外?微软公司是否能在中国打开局面,站稳脚跟?

但是,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肥肉,实在舍不得。于是他铁了心要“入华”。

在1994年12月8日,比尔盖茨同中国电子工业部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双方达成共同开发视窗95中文版的意向。比尔·盖茨要通过与电子工业部的合作,改进视窗95的中文字形和输入方法,力图抢占中国电脑市场的制高点。

这份备忘录,看作比尔盖茨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

2盗版

微软在中国的市场策略,分为B和C两个方向。

B端,微软采取了步步为营,与中国的开发商、销售商开展广泛的合作,同时协助设计了政府所用计算机系统,安装满足政府要求的特别版Windows系统。

而C端,生态远没有B端那么好。

当时,一款正版Windows95的售价要在1000左右,而Win98刚刚推出的时候,为了应景,价格更是打到了1998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接近东部沿海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平米房价。试问当时老百姓如何买得起。

这正好给了盗版商的空间。每一版Windows系统推出之后,快则几个月,慢则半年,市面上就会出来盗版,一张光盘5块、8块、10块,在大学后街的光盘店里都能买的到。买盗版的人用着廉价流畅的系统,而卖盗版Windows的人则跑步迈向小康社会。

对于这些,微软当然看在眼里。但在最初期,并没有出手阻止。在比尔盖茨看来,在知名度并没有充分普及的前提下,正版又那么贵,这些盗版商正好相当于帮他做了免费的广告宣传。

1998年7月20日,《财富》杂志刊登了股神巴菲特对比尔·盖茨的采访,当被问及微软的中国策略,盖茨的回答是:

“中国人不会为软件付钱,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的。既然他们想要去偷,我们想让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因此上瘾,这样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就会找出某种办法让他们付账。”

在商业战场上,这不失为一种策略。中国人口那么多,市场那么大,真的用広告去覆盖彻底,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而放任盗版,大量向市场投放免费系统,让人们在廉价的基础上产生依赖,然后买再收费。

站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玩法很像互联网企业烧钱扩大市场份额的套路。

就这样,微软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以上。

微软巨大的成功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中国用户对Windows系统这个舶来品产生了极度的依赖。以致于苹果iMac兴起之后,许多为了时髦而购买Mac的用户,也不得不再在苹果的系统旁边装一套Windows——苹果的外壳是为了装逼的,内里Windows系统是为了自己用的。

此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副作用——中国的国产系统,长期处于被扼制和压抑的状态。除了党政军等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在用之外,大多数商用民用电脑系统的标配都是:

Windows。

3打假

在默许中国用户充分享受廉价的盗版产品、并产生了无法摆脱的依赖之后,微软开始对盗版下手。

2006年,微软适时向当时消费者规模最大的盗版商番茄花园发去了律师函。在2008年8月15日,苏州警方对洪磊进行了抓捕,罪名是侵犯知识产权。这次杀鸡儆猴很成功,雨林木风、深度技术等公司纷纷转型。

同时在当年国内许多盗版Windows用户惊奇地发现,电脑会时不时黑屏。这是微软借着正版的名义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国内用户的极大反感。直到政府部门呼吁微软要注意合情合理时,微软才停止了黑屏策略。

尽管在那时批评之声四起,但是风波过后,国内消费者基本上当没事发生过一样,毕竟,习惯的形成让他们很难去做出改变;再者,中国没有像样的操作系统。

国内电脑界很大一部分的销售来源于B端的采购,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国产Linux系统一直被人提及,那时该系统的应用生态仍是一片空白,造成很多厂商卸载Linux,安装盗版Windows。

随着微软加大打击盗版的行动,更多厂商不得不使用正版Windows。

就在微软开始打击中国盗版行为的那一年(2006年),方正、清华同方等国内电脑公司到美国访问,合计向微软采购了17亿美元订单,也被业界看作一个信号:市场上除了微软,真找不到合适的系统商。

在盗版与正版之间,中国用户艰难地作着选择;唯有一件事是没得选的:Windows系统。

今年5月,一份百度统计结果显示,中国Windows10系统市场份额达到33%,Windows 7系统的市场份额为48.24%。即Windows10和Windows7总共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

不仅是系统,微软系的办公软件Office系列在中国也同样占据主流市场,2019年Office365企业订阅用户达1.66亿,个人订阅用户约为3480万,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微软在华的这二十多年,基本上扫清了本地和国际的所有竞争者,在中国市场上一家独大。

其他领域,例如手机市场,尽管苹果如此高举高打,但仍然有三星华米OV的竞争。电脑系统,几乎所有电脑都配备Windows系统;而iOS,可以这么说,会iOS的一定都会Windows;而会Windows的不一定会iOS。

对此,我们不免会问,国产系统究竟在哪里?

4国产

事实上,中国在计算机系统开发这件事上,起步得很早。

1969年12月,北京大学就开始牵头攻坚我国最早的操作系统“150机”。目的是改善石油勘探数据计算,提高打井出油率。

20年后,1989年,COSIX系统项目启动。受限于当时国内的硬件大幅度落后,系统研发跟不上技术更新,无法兼容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国内系统长期原地踏步。

开发系统,是一条高投入低产出高风险的路子。国家没有钱也没有政策扶持,而且即便巨额的银子投进去,有微软这个巨头,将来自己国产的系统能不能被接受乃至盈利,说不准。

关于系统开发之难度,举一个例子。

Windows XP有代码4000万行,Windows 7有代码5000万行,3.6版本的Linux内核代码就有1590万行,而Linux的发行版Debian系统代码行数达6500万行,而且这些代码还都是经过软件厂商反复精简的结果。

在资金上,微软在开发Vista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Linux仅内核据如果根据人员投入的规模,据测算也耗资数十亿美元。

所以,在那个“赚快钱”思想主导的年代里,秉承“拿来主义”,依附微软生态,快速的实现营收,成为当时大多数电脑界人士走的路子。基本上不会有人去选择国产这条的路。

这个状况持续到2018年。

2018年,随着中兴被打了一记狠狠地闷棍,人们才发现,原来我们这么多年以来的电子产品与软件产业,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地基上。一旦人家要撤走这个地基,那么上面的建筑物就都要坍塌。

于是,国产替代开始被人提起,国内对操作系统自主崛起的那团火,被点燃起来。然而,在微软统治下多年的中国计算机产业,就连90年代初那些国产自主研发的锐气都没了,而资产价格高企也掏空了年轻人的身心;自主研发想要短时间大跨步的迈进,尚需时日。

5梦醒

2020年8月9日,一则传言在网上低烈度传播。称微软公司在其官网更新了服务协议,声明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微软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其义务,微软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

这句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如果哪天我不给你们提供Windows系统了,那可不能怪我。

虽然后来人们发现,这并不是最新的条款,而是多年以来一直出现在微软的协议里面的一个免责条款;然而在中美关系电闪雷鸣的当下,这仿佛晴空霹雳,惊醒了14亿沉沉大众。

恍惚间,人们意识到,如果哪一天微软对我们停供了Windows系统,那么中国的绝大多数电脑就会开不了机,没法聊天、没法网购、没法办公、没法炒股。这甚至比芯片断供的杀伤力更大。

尽管微软对此很快的发布澄清声明,称“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的承诺坚定不移”,但仍然有猜测认为,微软是怕TikTok和Wechat的事再次发生在自己头上,于是紧急修改了协议;那么如果美国政府对微软下达禁令,要求其对中国断供,则微软不需要提供补偿。

30年前,微软入华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今天,中美之间会兵戎相见。今天看来,这30年间,中国人形成了对微软和Windows系统的极度依赖,而微软公司也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本土计算机系统产业的压制。

诚然,如果美国政府通过行政指令要求微软对华断供,那么微软的营销与利润会大幅度扑街,但是在大国博弈甚至军备竞赛的背景下,政治家为了国家利益,是不会在意本国某个或某些企业的生死存亡的。这一点上,我们不可抱着“川普是商人”的天真幻想,而回避面对复杂严酷的大国斗争。

微软入华30年,令中国人获得了便利、提高了生活水平与国际化程度,但国产计算机系统却始终没能茁壮成长起来——

这究竟是他人的阴谋,还是我们自己大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