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基辛格
1、粮食,美国对外的王牌
二战结束之际,粮食问题成为当时战争国家摆在头等,亚洲和欧洲近千万人忍受着饥饿,美国以地缘政治目地向外援助,用赊账的方式提供给法国和意大利,以免其倒向苏联。
在南亚,巴基斯坦一遭旱灾美国立刻给予粮食援助,这是为了防止苏联南下。仅在1954-1956年,粮食援助占了美国对外援助的一半以上。
而且粮食没有形成类似于石油的欧佩克组织,很难形成统一的利益趋势,美国政府一般通过扶持本国企业,对外援助。在当时有三家美国粮食公司,美国阿丹米ADM公司、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公司。这三家美国公司,直到现在还是美国对外粮食输出的利器。
上述三家公司外加法国路易达孚公司,控制着全球80%的农产品贸易,直接或间接影响粮食领域的种子生产交易、农产品收购、仓储、运输、期货、机械化农具和化肥等诸多环节,这些企业都有政府背景,通过广泛介入渗透其他国家的粮食市场,参股入股粮食企业,达到干涉他国政权的目地。
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首字母,称作“ABCD”四大粮商。
1954年,艾森豪威尔政府通过了一项粮食援助计划,美国可以合法制度化的对外使用粮食援助手段,美国政府可以以有偿或者无偿方式对外提供粮食援助。这就是著名的《480号公法》,所谓的“粮食换和平”也就是从这开始而来。
一开始美国政府只是通过该法案来缓解本国农产品剩余问题,到了后期发现可以通过粮食输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
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政策及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苏联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尽管苏联希望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改变这一状况,但是自身体制的限制收效甚微。
不得已,苏联政府决定向美国购买粮食,1972年美苏达成一项7.5亿美元的信贷协定,内容为美国为苏联提供5亿美元贷款,苏联则在今后3年内购买美国谷物,最终美苏之间达成了3000万吨粮食协议,由美国粮食企业嘉吉来提供大部分粮食。
随着后期苏联内部粮食问题得不到接近,最后直接影响美苏之间的“中导条约”的谈判。最终苏联政府妥协让步,全盘接受美方要求,销毁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导弹。
这是美国人第一次通过粮食输出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尝到甜头后,如法炮制使用粮食武器又影响了诸多国家,在智利,智利国内粮食减产只能增加进口缓解危机,外汇大量消耗同时引发通货膨胀。高涨的粮价引发民众不满,最终在粮食紧缺和社会动荡情况下阿连德下台并在军事政变中自杀,亲美派的皮诺切特上台。
在他上台后美国重启粮食援助,但援助的粮食并没有多少落到民众手中,大部分由军方销售,销售所得资金又用来购买美国的武器。美国此举稳定了南美后院、出口了粮食、顺带销售了军火,可谓是一箭三雕。
而在亚洲那边,美国瞄准了中国,但是拥有者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家,美国到头来以失败告终。
2、中国粮食,坎坷
1948年,清华大学的一群教授为了抗议美国扶持战后日本经济的举动,决定联署一份《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宣言》,其中就包括《背影》的作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在朱自清签字后的两个月后,他就因严重的胃溃疡最终导致胃穿孔,医治无效去世。半年之后,北平和平解放。
知识分子的呐喊改变不了中国那时贫弱的格局,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姓温饱问题仍不是被放在首要的位置!
在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2千多亿斤,在除去饲料、榨油、种子、酿酒等其他用途后,平均每人一年仅4百多斤口粮。折合平均每人一天仅有一斤多粮食。
在当时两条发展之路摆上政府的面前,是暂缓工业化,发展民生的"小仁政";还是引进设备,发展工业化的"大仁政"。这是个艰难的选择。最终,国内还是选择了发展工业化的道路。
为了尽快实现工业积累,新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出口,1950年粮食出口122万吨,1951增加至200万吨,到1960年,粮食总计出口2400多万吨,实现外汇收入20多亿美元。
可以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厂里的每一颗零件,都是全国人民勒紧腰带,从口粮中省出来的。
随后,三年自然灾害期以及错误的决策下到来的特殊时期,中国遭遇了严重的粮食危机,"饥饿",成了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永生难忘的记忆。
国家也从出口赚外汇变成进口保命,为了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粮食必须进行计划供应。按人头每月供给定量的粮食。粮票,应运而生。
(图源:网络)
在那个挨饿的年代,粮票成为当时人与人之间的硬通货,与之相配合的,是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也是中国城乡之间二元分割特征。但是即便实行计划供应,仍解决不了粮食缺口的问题。
196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掀起了大量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建设。还有上海,就将上海市就将一部分富余人口转移至周边苏、皖等地所建农场,来减轻了城市的粮食供应压力。
转移人口只是杯水车薪,粮食依然缺乏,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月里,广大中国人民就靠着这些半物质半精神的食粮,度过了最难熬的寒冬。
粮票,在中国使用长达40多年,成为那一年代独特的历史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特殊时期过去之后,在恢复经济的背景下,农业生产问题真正的摆在的头等位置。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农业的活力又逐渐被激发出来。
同时,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杂交水稻和以李振声为代表的远源杂交小麦,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粮食格局,基本上实现了用7%的耕地养活全球20%的人口。
在1999年,周星驰执导的《喜剧之王》上映。尹天仇对着柳飘飘的一句,“我养你啊”,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画面。
现如今,国人也不用在操心粮食问题。可以说,从寒冬中走来的国人,更加明白民以食为天的特殊意义。对粮食短缺的恐惧深深融进中国人的基因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得到了丰硕的回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说过:
我们的科研经费来讲,原来少得可怜,上世纪60年代最开始只有500元科研经费,后来增加到每年有2000元,这就算好的了,但出差只能坐硬座;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每年有了2万元的经费,那时我们很满意了;80年代后期两系杂交稻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专项,经费就更多了, 一年1000万。这对于我们是个天文数字!
正是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让在这块不至于成为以后被外界限制的领域,毕竟,粮食危机,比今日的芯片危机,更为严重!
3、新时期,争夺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了一篇叫做《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提到,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人民的饮食会迅速多样化。中国人民会从严重依赖淀粉类主食的饮食结构,转为更多地食用副食品。在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上,西方专家集体认定,“中国养活不了10亿人”。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冷战时美国政府一直对不听话的国家搞“粮食禁运”,美国政治人对“粮食武器”运用已极为熟练。
对于中国这个区域,始终都想把触角伸向这块有着五千年农耕历史的国家。
1994年,中国为了进入WTO必须在粮食领域进行让步。于是中美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对中国的大豆进口和主要粮食进行关税配额。签署这个协议,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美国农产品能够进入中国,这其中,尤其以大豆最多。
1995年,中国刚开放粮食市场,美国就开始大规模地对美国农场主的大豆种植进行补贴。直接结果就是美国农民的大豆成本远低于其他国家,美国大豆迅速占领国际市场。虽然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大豆补贴政策提出抗议,但是那时的WTO由美国主导,抗议无效。
到了2000年左右,中国当年的大豆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8%,美国大豆产量则占28.6%,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家。
正是基于这个格局,美国不忘时不时发挥关税游戏,在2003年在美国棉纺织利益集团压力下,美国政府单方面对中国挥舞起了关税与配额,为了缓和局面,时任总理温家宝出访美国,表示将派出代表团去美国买大豆,总量达150万吨。
中国粮食话语权旁落,大豆市场也带来惨痛的教训,在2001~2004年,国际资本突然开始炒作大豆,美国大豆从415炒到1064,同期中国大豆也跟涨。
直接导致东北豆民大量扩种,国内压榨能力大幅增加,但是2004年4月开始,大豆价格暴跌,在短短半年时间,美国大豆价格从1064跌到500,国内价格同样暴跌,很多扩产的豆农巨亏,国内的压榨企业,他们进口的大豆还在海上,价格就已经跌去一大截,很多国内压榨企业由于巨额亏损倒闭。
在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在中国2004年的大豆危机后,成功地控制了大豆85%的实际加工能力。
并且,外资榨油企业只收购转基因大豆,不收国产大豆,收购价比较高,逼迫农民只能种转基因大豆,种子要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占据中国市场后,定价权就在他们手中。
面对这般情况,中国一直都在等待时机,机会很快就来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豆价格也随之暴跌,从7月初的高点,到年底价格跌去一半,中国的豆农再一次面临巨额亏损。
但是中国高层突然发力,大量收储,价格比市场价高,又略高于豆农的种植成本,同时,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开始限制企业对食用油的涨价幅度,安排中储粮和中粮等国企入市,采用小包装食用油定点供应。
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借着全球粮食价格低谷,中国强化了大豆、豆油、菜籽油、棉花、白糖等经济作物的贮备。同时,采取粮食保护价,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保持农业的活力。同时把外资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打压他们在国内的话语权。
大豆失守只是外资操控中国粮食市场的一个缩影,主粮问题上,在2005年同样上演多空对决!
在2005年12月-2008年7月,国际小麦价格从291涨到1334,涨了4.6倍;国际玉米价格从185涨到758,涨了3.2倍。主要原因仅仅是因为当时国际上流传2005年全球仅仅存在上千万的粮食缺口问题。
同期中国的粮食价格也涨了,小麦从1400左右涨到2000左右,涨了0.7倍;玉米从1200左右涨到1800左右,涨了0.7倍。
这般平静背后是中国开始动用国家粮库进行抛储,刚开始的时候,国外资本拼命抬价,全部吃进,进一步造成供不应求的形势,不过中国的抛储从刚开始是十天半个月一抛,到后来每周一抛,最后时刻是每隔一两天抛一次。
国外资本彻底傻眼了,中国也适时的出声:中国的贮备粮还有1亿吨,够全中国人吃一年,足可以撑死敢来炒作的投机资本!
从那时候开始,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粮食价格一直基本控制在自己手中。
2019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高达6.6亿吨,同期全球的粮食产量也只有27.22亿吨,中国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就已经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24.4%,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也就短短71年的时间现如今,中国高仓对于粮食的态度,便是,基本口粮掌握在自己手里,大豆这类可以进口。
4、小结
改革开放的拿来主义思想,在2018年中兴被打一记闷棍后醒悟,如今美国挥舞着关税的棒子限制中国的科技企业之时,我们应该庆幸,有足够底气可以从容应对美国的粮食利器。
倡导节约粮食,可能是基于目前全球疫情肆虐,粮食产量下滑的一种未雨绸缪。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时代,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都是最基础、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