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票求关注为何越来越难?
2017年5月,主营电视挂架的乐歌股份在A股上市,随后横盘时间长达3年。
“基金产品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看好公司的未来,一开始就买进,那么这3年时间内就是无效仓位。”一位转行私募的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直言,A股机构存在很多赚钱的方法,赚快钱是其中的一种,这与基金产品背后的资金性质有关。
截至8月30日,半年股价上涨了4倍的乐歌股份,其流通市值也刚超过20亿元,可想而知,该公司在2020年以前被基金经理“忽视”是有原因的。
“现在公募产品规模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流通盘太小的股票,根本买不了几个点。”有基金经理昨日接受采访时认为,这种小票就算股价上涨四五倍,对很多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规模的基金而言,也不会贡献多少业绩。
因此,乐歌股份一直未被主流机构关注。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调研信息显示,自2019年6月至今,只有上投摩根基金、富国基金、千合资本等少数几家机构调研该公司,但这些机构也并未出现在主要机构持股信息上。
流通盘太小成为机构调研乐歌股份兴趣不大的一个原因。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6月末,乐歌股份的第一大机构泰康策略优选基金也仅仅持有40万股,持股市值仅为2111万元,而泰康策略优选基金的规模截至2020年6月30日高达16亿元,以此计算,乐歌股份占该基金资产净值仅为1.25%。
上述信息意味着,哪怕基金经理花费较大时间调研、了解乐歌股份,实际带来的贡献却是微不足道的,而在多达4000只股票的A股市场,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时间是有限的。
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直言,投资必须讲究效率和贡献度,因为基金规模比较大,许多小盘股很难买到足够多的仓位,耗费时间深度研究这类股票没有太多的价值,哪怕上涨数倍,其拉动基金净值的效果也比不上大市值蓝筹股。
“对投资而言,调研不是必须的。”华南地区一位大型公司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调研是希望了解公司的基本面,但调研很难了解到公司的实质性信息,即便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往往不能了解本公司最实际的信息和投资价值,因此,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也不可能了解公司最真实的一面。
这位基金经理表示,商业模式复杂、公开信息比较少的,往往需要通过调研积累对上市公司的理解,但商业模式相对容易理解、公开信息充分、过往案例较多的公司,调研的必要性是较弱的。
“比如,工商银行要如何调研呢?一位刚毕业的研究员、一个刚做几年的基金经理,如何把工商银行的董事长约出来了解一下公司情况?”上述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A股的许多上市公司并不需要机构投资者进行深度的现场调研,对这类公司投资的要素不在于是否去公司实地调研,而在于是否了解最基本的常识、行业情况、投资逻辑。
管理资金50亿的一位基金经理也向证券时报记者分享了他对调研的看法。这位基金经理坦言,当股票的价格足够便宜时,调研的必要性是会降低的。
“有不少股票投资只需要建立在逻辑的完整性、价格的合理性上,就可以直接买入。”他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很多投资机会并不需要建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如果等到沟通好与上市公司的调研安排、完成调研,可能对应股票的价格已经有20%甚至30%的上涨。
不过,对乐歌股份董事长狂怼研究员的现象,一些基金经理坦言,虽然没有关注过乐歌股份,但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行业问题。
“有的研究员调研时一上来就问什么时候放业绩、什么时候搞并购。”华南地区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机构投资者的高换手率也是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因为想赚快钱的人太多了,对实业问题反而关心不多,机构投资者确实需要树立长期投资的观点,这也说明行业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北京一位基金经理也认为,一些刚大学毕业就进入买方工作的研究员,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从业心态。同时, 4000家上市公司也不可能指望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是产业专家,有的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接触方式往往也是希望先泛泛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感兴趣后再深入调研。
上述人士强调,有的研究员可能没有基础研究和理解,科普式调研一般不受上市公司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