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令人赞叹的减贫成就。中国逐步发展壮大,一些美国人感觉受到了挑战。不过,中美合作始终是大势所趋。
根据美国政府的说法,长期接触政策失败了,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对于美国政府的很多人而言,强调中国的成功是一种异端行为。两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不过,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无法在不损害自身的前提下打败对方,这就促使双方确认在哪些领域进行合作是必要的、有益的。中国成功让大量人口脱贫,就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例子。
中国在40多年前发起改革开放,从而让大量人口摆脱贫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项扶贫计划能与之相媲美。
1978年,在中国的10亿人口中,每10人中就有9人靠着低于“极端贫困线”(每天不足2美元)的收入生活。如今,那些曾经忍饥挨饿者摄入的卡路里几乎都增加了一倍。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超过4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根据“72法则”,即以72除以年增长率以确定经济或投资何时会翻倍,中国经济每7年几乎翻一番。一些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50倍。可以说,与中国过去4000多年相比,这40年的发展奇迹为更多人创造了更大福祉。
很多西方人在思考一个富裕的中国将如何定义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时有些忧心。但是世界银行提醒我们,有时应该多拍手叫好。2000年,联合国宣布了8项千年发展目标,第一条就是在2015年之前将极端贫困人口减半。2010年,即距离最后期限尚有5年时,世界银行时任行长佐利克指出,中国一个国家的成就确保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实现。从1981年至2004年,中国成功地让5亿多人摆脱极度贫困,这是有史以来反贫困斗争取得的最伟大飞跃。
想到另一个国家可以变得比美国更加强大,美国人就觉得自我观念以及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角色受到了挑战。但是,无视中国崛起并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现有超级大国美国和正在崛起的中国之间的竞争引发了一种危险的相互作用,我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这种相互作用让中美都易受第三方挑衅或者事件的影响,而这又可能触发响应、将两国拖入一场多余的、灾难性的战争。在过去500年中,有16起新兴大国威胁现有守成大国地位的案例,其中12起以战争告终。
展望未来,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取得显著成果的共识,是否能让两国一起致力于减少不断恶化的贫困?这种贫困继续威胁着世界其他地区数十亿人口的生命。如果两国合作推进这样一项令人鼓舞、互惠互利的事业,这种经历或许可以激发双方更多地想象如何在无战争的前提下保护和促进本国利益。
美苏冷战双方已经意识到,尽管他们都有摧毁对方的强大武库,但却无法幸免于核战争。双方都意识到了限制竞争的必要性。在如今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有很多微型的“相互确保摧毁”挑战,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无法单独解决。
新冠疫情就是其中一大挑战。维护公民可以呼吸的生物圈,管理金融危机以避免大萧条(及其政治后果),防止大规模恐怖主义手段和动机的扩散,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在其中任何一例中,紧密合作和伙伴关系都不仅仅是互惠互利。在这些领域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不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前提下确保事关生存的最重要利益。
中美两国能否既是残酷的竞争对手又是热切的合作伙伴?同时抱有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想法将是困难的,不过确保共同利益所需的也不比这容易。
(作者系美国哈佛大学道格拉斯·狄龙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