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业之百年变局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转变;世界政治格局从西方(美国)治下的国际化向非西方化与多极化并行转变;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力量从美国主导向多边推动转变;科技进步与产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贡献突出;全球治理亟待建立新的框架。
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全面重塑,为每个行业带来深刻的机遇与挑战。就金融业而言,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1)低息环境使传统利源受到挤压;
(2)服务对象定位的变迁;
(3)科技赋能对传统业态的冲击。
首先,站在全球的角度,最近40年来所有国家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利率下行,银行乃至所有类别金融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其次,传统经济形态下,金融业是为社会精英阶层提供服务的行业;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信息与知识不对称的壁垒消除,金融的服务对象变成普罗大众,金融带有普惠与公益的性质。
第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手段对金融业带来深刻的挑战。
这三大挑战背后,是金融行业盈利模式、服务对象、业务开展方式以及思维模式的深刻转变。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金融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精英阶层。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震荡,不仅将金融行业中资本狂欢、金融机构自娱自乐的模式推向风口浪尖,更为人们带来一系列沉重的思考:
金融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2建行大学之初心
事实上,金融是服务业,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血脉相通,金融的本质永远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发展的最终指向一定是普惠、共享,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是新金融理念与模式诉求,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规律与逻辑的终极演绎。
应为中小企业和普罗大众提供服务;然而现实中的金融企业,即便有这个心,也做不到:是为当今金融产业的痛点。
“一切痛点皆为机遇”——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先生在近期建行大学举行的“数字金融系列大讲堂”授课时说道。
田国立说:“我们常常忘记,真正好的、有创造力的产品往往是源自一份责任感、一份善意、一份感同身受、一份利他之心。唯此不急功近利、愿为长远计的产品,方能成为受欢迎的、对社会有益的、站得住脚的金融产品。”
责任、善意、感同身受、利他之心、为长远计、对社会有益、站得住脚……这些,正是建行大学之设立的初心。
2018年12月17日,建行大学在北京宣布成立。
不同于集中在内部员工培训教育的平安大学与华为大学,也不同于专门为创业企业家提供圈子和资源对接平台的湖畔大学和青腾大学;建行大学是一家既面向内部员工的职业教育平台,也是以“新时代、新金融、新生态企业大学”为发展愿景,推进产教融合、赋能社会进步的教育培训平台。
正是基于这样的初心,建行大学从设立之初,便聚焦社会痛点,围绕资源整合,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体现出国有大行的责任与使命。
2019年1月15日,建行大学华南学院延续建行大学“志同道合、善建行远”的校训精神,落地了“愚公学院”,践行“金智惠民”理念,打造新时代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公益教育新模式。
愚公学院设立的初衷,源自田国立董事长分享的“愚公精神”,一方面寓意小微企业必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集跬步至千里,为大于其细,致小流成江海;另一方面寓意大智若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以执着的信念,下笨功夫,长此以往必成大器。
不可否认,在当今这个风气浮躁、功利化、短视化、一夜暴富心态浓重的社会大环境中,秉持“愚公精神”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建行大学愚公学院,堪称一股清流。
3建行大学成功模式简析
去年底,正值建行大学与愚公学院成立时届一年之际,2019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在此次颁奖典礼上,中国企业大学趋势引领奖和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大学这两大业内重量及奖项都颁给了建行大学。可见社会各界对建行大学的认可与嘉许。
建行大学的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在我看来,在于它创造性地将产业、教育、金融、科技等因素融为一体,在这个平台上,各方可以提供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并各取所需,互相赋能,相得益彰,形成了强大的正外部性与外溢效应。这正是传统金融业、传统教育、以及传统实业界单靠自身能力无法达及的效果。
举个例子。正在深圳开发打磨智能眼镜投影技术的二次创业者李然,与建行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李然身上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愚公精神”,而这也正是建行所看重的。在经历了几次互访之后,李然得到了数百万元的贷款——事实上,建行与李然的合作不仅限于此。
尽管李然是连续创业者,但在他看来,自己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空白,有许多事情只是知道但没有实操经验。为此,他报名了愚公学院的线下课程,在这里,不仅有创业成功的前辈口传心授“创业经”,也有机会结识创业者的“小伙伴”,扩展人脉。由于愚公学院,建行为李然这位创业“种子选手”所能提供的,就不只是一笔冷冰冰的贷款,而是有温度的知识、技能、还有创业的同路人,乃至上下游产业资源,等等。
火乐科技的胡震宇,从2011年开始创业,在罗湖的一间小办公室里,当时员工只有五六个人。2019年的双十一购物节,胡震宇的销售额突破1亿,位于科兴科学园B座的办公室腾起一阵欢呼。
2019年同样也是胡震宇以授课专家身份参加建行大学愚公学院的“创课堂”项目的第一年。胡震宇表示,自己创业的9年来,“九死一生,几乎该踩的坑都踩了,该交的学费都交了”,现在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让后面的创业者少走弯路。
今年疫情期间,愚公学院面对当时小微企业普遍的痛点,开设了《疫情期间深圳扶持企业措施深度解读》的公开课。深圳齐物教育创始人房巧红当时正在为客户推迟复工延迟打款而焦急万分,同时自己的公司能否复工、一系列复杂的申请手续、防疫物资如何筹备,也令房巧红一筹莫展。困顿中的房巧红点开了建行愚公学院的课程,本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然而两期课程听下来却如获至宝!
房巧红说,讲师虽然不是大咖,但所讲的内容直指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例如各区房租减免政策、社保公积金延期、各种补贴政策的申请平台,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开源节流、怎样活下来……这一系列话题仿佛一场及时雨,帮助房巧红度过了难关,更重要的是给了房巧红这样的创业者以信心和温暖,让他们知道,有人一直在默默地关心守护着他们。
此外,疫情期间愚公学院与深交所联合推出“云路演”、“云宣讲”和“云对接”系列活动,通过科技手段把政府机构、创投、创业企业、孵化机构“搬到云上”,让投资机构与创业者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经济、高效、透明的方式进行对接,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政策、资金以及产业的支持。
到目前为止,云平台活动已经举办了7场,总共吸引1466人次观看。不要小看这1466人次,这些可都是政府机构、创投、孵化器以及创业企业,对他们而言,每一次“云上对接”都可能决定未来的命运。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建行大学愚公学院本着“一切痛点皆为机遇”的初心,打造连接教育、产业、创业企业、创投、政府的全方位平台,使得各方发挥所长、各取所需,实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的普惠化和共享化。
4惠及全社会的闭环效应
工业化时代,所谓创业就是获得资金、购买设备、生产产品、赢取利润。在这个逻辑闭环中,没有创新的概念。工业化的逻辑下,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业的模式。
当今时代的创业,更多的是创新,这既包括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任何一处的创新,都可能释放新的生产力,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在传统工业化逻辑下,银行天然要为财大气粗或者已经成功的企业提供贷款,因为他们销售渠道稳固、社会关系广泛、抗风险能力强,因此工业化时代的金融业天然是服务精英人群的;到了信息化时代,创业企业的模式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来源往往在于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甚至在高校——因此,银行需要服务更广泛的人群,不论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普罗大众。可见,这时候金融业已经天然具有普惠的性质。
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每一家银行都在探索以新金融理念服务中小创新企业的模式。而建行无疑是走在前列的。
今年疫情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收效甚微;中国则率先提出“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强调“定向”实施宽松的政策。
事实上,问题并不出在数量,而是出在结构。宽松政策释放的资金,无法去到最需要资金的末端——这才是当今全球金融体系的“病根”。
对此,田国立先生认为,如果把金融比作水,那么金融体系便是“水利工程”;银行与金融机构应当做的,是完善金融体系这个“水利工程”,使得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与普罗大众能够享受到“金融甘泉”。
如何做好金融“水利工程”,自然要通过创新。在我看来,无论是“创业者港湾”还是“建行大学”等项目,都是在这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如果说创业者港湾是在创业圈子内部形成闭环,那么建行大学则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全社会的闭环。
这两项创新,是建行向中小创新企业以及普罗大众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工具;建行在国有大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为全行业树立了标杆。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小创新企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维持经济增长、承担创新、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而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一靠资金、二靠人才、三靠技术——这三者中的后两者,要靠教育来提供。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提供的基础教育是一方面,而企业大学所提供的职业教育是另一方面,两者同等重要,不可或缺。教育提供人才,提供科技,而科技和人才为企业和创新赋能,最终指向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这正是金融服务实体和普惠金融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