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流动性相对充裕,但是大股东纾困还是有不少需求,毕竟券商的股票质押业务整体收缩,有些公司存在资金缺口。”某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资本市场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在今年股市行情较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这类业务收益比预期要好。
券商压降高比例股票质押的同时,不少地方AMC积极布局股东纾困业务,进一步化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据了解,作为首批地方AMC中的代表,国厚资产近期落地两单上市公司纾困项目,分别为莲花健康和*ST梦舟;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资产完成或正在纾困上市公司11家。
地方AMC纾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9)》称,面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化解和为民企纾困,有的地方AMC成立纾困基金或发行相关专项债;也有的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托管人,积极参与纾困工作。
“介入上市公司后,一方面做债务重组,进而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方面也需要引荐战略投资者,为公司补充新鲜血液。”一位参与过上市公司纾困项目的地方AMC人士表示,目前部分地方AMC做破产重整经验丰富,但投行队伍还不够专业。
另一家位于华中地区的地方AMC相关人士介绍,他所在的机构参与过一些上市公司纾困,都是地方上风评还不错的公司。具体纾困方式上,有些进行大股东股票质押纾困,有些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受让股票,也有进行债权资金直接支持的,但由于公司质地有差异,纾困效果也不尽相同。
具备券商背景的AMC优势较为明显。比如,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苏州资管”)的股东之一为东吴证券,持股20%。据苏州资管内部人士介绍,该公司参与过两单股票质押纾困,均为苏州本地上市公司。其中一家采取的就是和东吴证券、苏州高新资管一起设立纾困基金的模式。
目前,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化解已初见成效。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从质押风险化解的成效来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总体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去年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呈现净减少趋势。今年以来,数量还在持续下降。
“今年,我们的质押风险化解工作依然在积极推进中。尤其是疫情期间,部分上市公司受到影响,客观上也给化解风险带来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上述人士称。
据介绍,从风险化解的实践情况看,采取最多的为股权模式,即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或部分股权,也有向控股股东增资的。债权模式也较为常见,比较典型的是转质押,还有直接提供专项纾困资金、进行明股实债式的增资,包括向上市公司的核心子公司进行增资等等。
在参与这类纾困业务时,作为国有四大AMC之一的中国华融通常选择主业经营良好、经营性现金流较充沛、仅控股股东存在股票质押风险的优质标的,通过“股权+债权”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实施救助。
从质押资产来源来看,除了从券商处接过质押资产外,AMC还参与其他债权资产处置,实现股东纾困。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股票质押分为场内和场外,场内是向券商进行质押融资,场外是向银行等渠道融资,若出现质押违约,场内通过转让方式进行处置,场外则必须通过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