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中交出合格答卷
2020-10-12
编辑:网站编辑
有524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或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三峡集团坚决当好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日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引擎支撑作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脱贫攻坚战中,三峡集团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过85亿元,2016年以来年均投入超过14亿元,成为投资力度最大的央企之一。
水电开发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由于水电主业的独特性,三峡集团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扶贫”基因。“水电站所在地往往交通不便、贫困问题突出,建电站首先要做好移民工作。”雷鸣山说,三峡集团很早就提出“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理念,充分发挥大型水电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水电库区移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以三峡工程为例,该工程先后迁建2座城市、10座县城和114座集镇,新修等级公路830公里,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壮举,使三峡库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们水电工程的移民经费已经超过了工程本身投资,工程修建促进了项目所在地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对库区发展是一个大机遇。”雷鸣山表示。
四川凉山等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的水能资源丰富,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富矿”。金沙江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是“西电东送”主力,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达1.2亿千瓦,富集程度居世界前列。
在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前,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这四座电站库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就有15个。而通过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这些县实现了跨越发展。雷鸣山表示,这些巨型水电工程投资大、周期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强大。
数据显示,目前在建的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总投资约2700亿元,工程建设期可拉动川滇两省GDP增长超过8500亿元,拉动直接、间接就业人数超过130万人,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以乌东德水电站所在的四川会东县乌东德镇为例,当地财税收入从2009年的150万元提升至目前的近35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00元提升到1.2万元。四川、云南两省还通过持有的电站股份,每年稳定分享到电站发电收益。
集中兵力破解扶贫难题
三峡集团扶贫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除了与水电业务紧密相关的库区移民帮扶“特色题”,还有像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这样的“统考题”,援疆援藏援青这样的“必答题”,以及主动请战帮扶四川、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这样的“自命题”。“无论是哪一种题,只要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峡集团都责无旁贷,都必须交出合格答卷。”雷鸣山强调。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根据中央安排,三峡集团从2002年起开始定点帮扶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以及江西省万安县、内蒙古巴林左旗。
雷鸣山表示,多年来,三峡集团始终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集团坚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力补齐4个定点帮扶县(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短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8亿元。自2018年起,4个帮扶县(旗)陆续脱贫出列,2020年3月4日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援疆援藏援青工作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部署。2005年以来,三峡集团先后与新疆皮山县签署5期对口支援协议,累计投入援建资金1.5亿元、实施支援项目94个。在西藏,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支持西藏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墨脱县安居工程建设、高寒高海拔地区28县城镇饮水工程等。
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等地原来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据雷鸣山介绍,三峡集团主动加大向怒江州、凉山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资金帮扶力度,2016年至2019年主动请战捐资36亿元,围绕安居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成功助力普米族、景颇族实现整族脱贫,云南怒族和四川凉山彝族具备整族脱贫条件,直接和间接惠及人口超过27万人。
标本兼治培育特色产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央企业义不容辞。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雷鸣山说。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三峡集团始终坚持以产业为基,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不仅提供“输血”帮扶,更注重产业“造血”帮扶,努力帮助贫困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不断为贫困地区筑牢脱贫根基。
在河北省曲阳县齐村乡的荒山上,蓝色的光伏电池板堆砌起错落有致的“梯田”。三峡集团曲阳光伏电站不仅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还成为当地财政纳税骨干企业,全部建成后能辐射带动5万人稳定脱贫,将荒山变成了“金山”。
雷鸣山透露,光伏板上发电,板下耕种、养殖的“光伏+农牧业”“光伏+渔业”等光伏扶贫新模式,正在三峡集团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遍地开花。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光伏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户带来了就业增收机会。
在雷鸣山看来,产业发展不是空中楼阁,要紧紧依托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空间、环境容量以及当地的脱贫产业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产业扶贫方式。
近年来,三峡集团在“特”字上做文章,重点打造特色化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巫山旅游业、奉节油橄榄、巴林左旗笤帚苗……在三峡集团的精准帮扶下,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各类特色产业逐步做优做强,成为当地脱贫之基、富民之本。
“产业扶贫扶根本、管长远。三峡集团的这些产业扶贫项目将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雷鸣山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