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金号角网 专业金融需求撮合平台,让金融需求找到更优质的服务商
免费注册 关注我们
金号角商讯
联系我们
新闻
新闻 产品 百科
发布需求
TOP
当前位置:金号角网> 金融资讯> 行业资讯> 强大潜力和韧性助中国经济在挑战中行稳致远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3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1000万元

强大潜力和韧性助中国经济在挑战中行稳致远

2020-12-10 编辑:网站编辑 有736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工停产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9%,短时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疫情冲击下的低谷转向复苏,源自于什么?

  制造业PMI指数经历过2月份35.7%的低谷后,3月份大幅上升至52.0%,并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比3月份大幅收窄3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较前几个月回升,货物出口同比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好转,说明了什么?

  在专家看来,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工具等,这些是中国经济能够在冲击过后快速回到发展正轨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和潜力所在。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有力推动经济复苏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更依靠内需驱动,尤其是在海外需求疲弱的背景下,很显然,2020年是进一步发挥国内市场巨大优势,深挖内需潜力的一年。

  今年以来,消费领域亮点频出,在线下消费、办公受限的背景下,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壮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中巨大的内需潜力逐步显现,投资、消费等快速恢复,尤其是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经济领域本身受疫情影响较小,疫情得到控制后也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将在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近期出台的规模性宏观经济政策中,有70%左右的资金直接用于支撑居民收入,这将直接带动下半年居民消费出现较快复苏,有效对冲外需下滑可能对国内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在扩大投资方面,除了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着墨“新基建”,要求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包括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王青表示,新基建包含七个主要领域,均符合我国经济长期转型升级方向或存在补短板需求。当前新基建投资具有“能兼顾长短、可适度超前”特征,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边际投资效益下滑的弊端。

  小微环境改善疏通经济“毛细血管”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DP创造、税收贡献、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小微企业“活”了,实体经济也就“稳”了。

  近期,国家从金融扶持、减税降费、简政放权、创新支持等一系列促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融资环境极大改善。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痛点”需要解决。王青表示,下一步支持政策可能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继续减税降费降成本、加大融资支持,主要目标是缓解这些市场主体面临的流动性压力,避免突然“休克”。二是财政、货币及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提振总需求,为中小微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订单,避免复工之后再度面临市场大幅萎缩的风险。三是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中小微企业真正感受到创业和经营环境在切实优化和宽松。

  丰富的政策工具赋予充足腾挪空间

  3月之后,伴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巩固,投资、消费、工业生产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入较快修复过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显示国内复工复产进程超出普遍预期。

  王青表示,这得益于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海外疫情对国内工业产业链的冲击相对有限,这也是中国经济韧性较强的一个重要支撑。

  事实上,在这背后,是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疫和纾困措施的有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此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2月疫情高峰期,宏观政策果断出手,一方面确保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国内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展现了更强的抗冲击韧性;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稳定了就业基本盘。”王青提到,2017年以来国内金融严监管、严控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等措施持续出台,这在有效压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为当前应对疫情冲击、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腾出了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市场供需状况好转,通胀进一步回落。5月份,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阶段,供需有望保持平衡,物价水平将保持稳定,通胀水平将继续呈现回落走势,进一步为宏观调控打开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