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再次重磅“落子”。8月24日上午,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成功上市交易。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发表书面致辞指出,资本市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具有枢纽作用。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再次被强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的更高期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经济发展稳定恢复,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资本市场既要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努力实现自身的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更要积极主动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更好发挥枢纽作用,为实体经济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健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资本市场在积极发挥要素资源配置枢纽、政策传导枢纽、风险防范化解枢纽和预期引导枢纽等方面当有所为,也大有可为。
注册制助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主渠道,是市场化要素配置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对于促进资本形成、价格发现、管理风险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面临重构的背景下,更需要资本市场发挥高效动员、集聚和配置要素资源的重要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资本市场在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方面,能够强化逆周期调节,甚至是预先布局提前应对。
今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些政策要求指明了资本市场改革重点方向。
此次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18家企业成功上市交易,意味着注册制改革向存量市场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是增量改革,而创业板是“存量+增量”改革。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有助于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从而引导资金更多向创新创业企业与行业流动,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助力经济加速转型。
政策传导枢纽作用有效发挥
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不只有投融资功能和要素资源配置功能,还包括政策传导、风险防范化解、预期引导等功能。这些对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市场是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产业投资等方面具有先导和撬动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举措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为缓解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保住千万个市场主体,金融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措施。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化配置和风险定价机制,为处于不同阶段、属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了股权、债券等多样化、多渠道的直接融资,引导大量社会资金流向企业。资本市场在政策传导方面的枢纽作用得到发挥,有利于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和融资成本有效降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带动经济良性循环。
此次创业板改革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能力。“与科创板相比,创业板的行业领域更加宽泛。因此,在创业板推进注册制,有助于将资本市场助力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从科创行业拓展至经济的各个领域。”王涵表示。
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和预期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势头良好,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稳步推进,但与此同时,我国外部环境仍面临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资本市场进一步发挥好风险防范化解与预期引导的枢纽作用。
业内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主渠道,一方面,对稳定宏观杠杆率、避免金融风险的积累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强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动能。发挥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功能,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
此外,资本市场是一个内涵丰富、机理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引导和塑造好市场预期,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对于稳预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