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2019年深市超过85%公司实现盈利 六成公司利润同比增长
2020-05-06
编辑:网站编辑
有461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或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截至2020年4月30日,深市2232家公司中2150家按时披露了2019年年报,79家因疫情影响延迟披露,并按要求披露了未经审计的主要经营业绩,3家未能按时披露年报。2230家深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一季报数据。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对我国和全球经济都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深市公司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的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的较强韧性和较大潜力,彰显了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一、2019年深市公司总体情况稳中有进
2019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济增长的质量更高、后劲更足。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导力量,深市公司2019年的发展整体凸显“稳”的基调,较多领域展现“进”的特征,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态势明显。
(一)整体实现较快增长,运营状况平稳
营业总收入增长超10%,延续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深市公司营业总收入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ST盐湖异常巨亏,本文分析予以剔除);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为6.5万亿元,5.2万亿元和1.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10.3%和11.7%,均显著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的营收增速。
超过85%的公司实现盈利,六成公司利润同比增长。2019年深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320亿元,同比增长3.4%。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实现净利润3565.1亿元、2235.7亿元和51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4%和29.1%。在盈利面方面,深市85.8%的公司实现盈利,60.5%的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42%的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20%,稳增长态势明显。
盈利能力和运行效率保持稳定,商誉减值对业绩的影响减弱。2019年深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6.5%,非金融公司毛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2.8%、0.6次和6次,近几年波动不大,整体保持稳定。随着制度完善和监管力度加大,不规范的减值行为明显减少。2019年非金融类公司商誉减值总额1035.6亿元,同比下降18.5%,对深市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为16.2%,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二)主板中小板稳步增长,创业板创新发展动能强劲
主板中小板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持续稳步增长。经过多年发展,两个板块涌现出万科、顺丰、格力、苏宁、比亚迪、京东方等一批行业龙头。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仍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深市主板61.2%的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三年复合增长率14.3%。中小板公司近五年的营收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六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整体成长较快。
创业板在创新驱动下展现强劲增长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加速在创业板聚集,目前创业板公司中,超过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七成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聚集特色凸出。板块设立以来,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左右,不仅远高于2.2%的全社会平均研发水平,也明显高于深市3%左右的整体水平。在创新驱动下,高成长性特色十分明显。近五年营业总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9%,三成以上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20%。
(三)行业结构性分化明显,新兴产业表现亮眼
制造业整体企稳,新兴制造业增长强劲。2019年深市制造业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7.1%。净利润同比下降6.5%,与2018年21.6%的负增长情况相比,降幅明显收窄,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从细分行业来看,数量占制造业四成的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等行业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5.4%、26%和24.1%;这三个行业中,战略新兴产业占比分别达到64.6%、76.3%和58.7%,体现出新动能对制造业较强的支撑作用。有色金属、石油、钢铁、化工等多个传统行业从前期较快增长的高基数中回落,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20%。
第三产业平稳增长,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2019年深市第三产业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占总体比重分别为33.6%和38.6%,占比连续3年增长,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13.4%和8.9%。金融和房地产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1%和10.6%,对第三产业整体增长起到较大拉动作用。深市现代服务业近几年发展较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公司的数量占比超过10%,2019年净利润增速均超过5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9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6%,但净利润受乐视等少数异常亏损公司影响较大,盈利状况波动较大。
农业、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基础行业发展稳定。基础性行业农林牧渔、采矿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合计净利润占深市总体的9.4%。2019年深市农业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增长2.7倍,其中畜牧业增长3.4倍。采矿和电力等公用事业均保持增长,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2%和34.2%。
(四)创新驱动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动力增强
战略新兴产业营收规模持续扩大,盈利状况改善明显。截至2020年4月30日,深市共有1084家战略新兴产业公司,2019年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5万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1764亿元,同比微降0.8%,扭转上年大幅下滑态势。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占深市总体比重分别为41.4%和27.9%。分行业看,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历上年负增长后,2019年明显回升,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8.9%、18.6%和6.9%;高技术服务业延续了2018年的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7.5%;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仍然承压,净利润分别下滑24%、47.4%和19.8%。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龙头公司引领效应明显。2019年深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3924.4亿元,同比增长12.8%,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60家,其中美的集团、中兴通讯、京东方、比亚迪等8家公司超过50亿元。2019年深市整体平均研发强度3.0%,其中研发强度超过10%的公司有291家,占比13.1%。深市公司平均聘请技术人员535人,中位数为231人,95家左右公司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战略新兴产业公司普遍重视研发投入,2019年研发投入2635.4亿元,较上年增长12.9%,平均研发强度为4.8%,超过深市平均水平。
(五)再融资工具更加多元,股权激励制度持续优化
再融资使用效率更高,工具种类更加多样。2019年深市公司共实施完成再融资106单,募集资金1162亿元。融资主体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八成资金投向公司主营业务。其中,可转债完成发行63家次,融资76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倍和1.5倍,首单定向可转债成功发行;全年完成非公开发行36家次,融资322亿元,公开增发时隔五年首次回归;配股共计完成4单。
股权激励稳步推进,配套制度更加完备。2019年深市公司共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18单,员工持股计划88单。股份来源方面,来自二级市场回购的单数分别增长208.3%和358.3%。激励对象方面,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的制度更加完善,2019年涉及外籍员工的单数占比28.9%,同比增加3.6个百分点。
(六)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市场化特征更加突出
2019年深市完成97单并购重组,同比下降11.8%;并购交易金额4325.7亿元,同比增长87.5%。平均交易规模上升,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产业并购导向继续强化,交易估值回归理性。2019年产业整合型重组成为“主旋律”,数量和金额占比均超过六成。重组估值进一步回归理性,重组标的平均增值率约为1.8倍,较上年大幅下降55.9%,交易逻辑更为理性务实。
加快国企改革,助力民企纾困。2019年深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37家次,交易金额达到2870.2亿元,资本市场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出现了一批典型案例。招商积余将物业管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中信特钢通过重组实现特钢板块整体上市。怡亚通、爱迪尔等29家民营公司通过引入国有资本的方式参与混改。海南海药等87家民营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整合多方资源扭转资金困局。
优化存量市场,交易方案更加市场化。2019年深市披露9单重组上市方案,实现上市资源的优化;15家公司实施重大资产出售,剥离绩差亏损资产,减负前行。交易方案设计上更加注重市场化博弈,如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中国,约定后续转让方和受让方针对家乐福中国剩余20%股权分别享有出售选择权和购买选择权。
(七)回报股东力度增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现金分红稳步增加。截至2020年4月30日,深市65.4%的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分红金额2879.5亿元,同比上升10.5%,股利支付率为33.6%。深市盈利公司中,20%的公司股利支付率超过50%。2017-2019年连续三年分红的公司有1272家。分红金额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及金融业,分别为332亿元、280.3亿元和267.6亿元。
股份回购更加普遍。随着股份回购制度的日益完善,2019年深市公司股份回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有649家公司完成回购,共有119家公司正在实施中;回购涉及金额合计739.5亿元。拓宽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渠道。
以多种方式主动服务精准扶贫。2019年深市公司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与扶贫地区实际,通过成立扶贫产业基金、兴办实业、开展培训教育、参加扶贫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等。据不完全统计,深市有558家公司披露了2019年精准扶贫工作信息,共投入资金146.7亿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超过52万人。
持续加大环保落实力度。2019年深市共有1972家公司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意愿不断加强。共有753家公司详细披露了环境保护相关信息,积极响应、深度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699家按国家要求编制了突发事件环境应急预案,同比增加3.8%,有效降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191家建设了废水、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并正常运行,同比增加12.4%,全面监控污染物排放情况。
积极参与抗疫行动。截至2020年4月30日,深市共有653家公司通过捐款捐物、保障急需物资生产、提供物流仓储支持、参与医院建设等多种方式,积极投入抗疫一线。30多家医疗器械公司春节期间全力生产防疫物资,20余家公司直接参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
二、2020年一季度深市公司整体“危”“机”并存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上市公司也受到干扰,业绩短期波动明显。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在此次疫情期间展现出较强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一)整体业绩大幅下降,头部公司韧性较强
亏损面超过三成,仍有近四成公司逆势增长。近五年,深市公司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在全年中的占比均约为20%,比重相对较低。2020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下滑8.1%,净利润同比下滑25.8%,好于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6.7%的降幅。在盈利状况方面,深市公司亏损面为33.9%,高于过去三年一季度平均15.2%的水平,有409家公司近三年首亏。但仍有36.3%的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5.3%的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20%。
大公司抗风险能力凸显,指数成份公司业绩稳定。疫情对龙头公司的影响相对较小,深市市值前10%的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0.2%,净利润同比增长1%,明显好于深市整体水平。从指数成份股来看,深证100成份股公司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3%,其中权重合计占比超过50%的前2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8%;创业板指100成份股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其中权重合计占比超过50%的前17家公司同比增长45.2%。
(二)受影响的行业面较广,新兴行业展现较大潜力
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部分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8.5%,净利润同比下降39.5%,下降幅度大于深市整体。疫情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产生较大冲击,行业净利润跌幅均超过50%。部分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如在申万三级行业中,互联网信息服务、多业态零售等细分行业净利润涨幅都在20%以上。
制造业滑坡幅度小于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表现亮眼。2020年一季度制造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9.2%,净利润同比下降22.4%。2019年一直承压的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金属制品等传统行业,业绩持续下滑,净利润降幅均超过70%。新兴制造业也出现一定业绩压力,如计算机通信净利润降幅在20%左右;少数细分行业则表现亮眼,如在申万三级行业中,半导体材料、医疗器械、电子零部件制造和通信设备等行业的净利润涨幅都在10%以上。此外,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造纸、文体用品制造等行业净利润也同比增长。
(三)融资流入加大,现金周转整体正常
经营整体放缓,融资流入加大。2020年一季度深市非金融公司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