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国家又让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了。6月1日,央行等5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央行将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央行会同财政部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购买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 好处显而易见:①降低实体融资水平;②提升普惠金融贷款收益率。 2. 做小微?非不愿,实不能! 笔者认为多年来,中小银行不愿意2B做小微企业融资,主要原因有2: 1)收益率低 小微企业利润率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高,给小微企业融资首先不赚钱,有违商业本质,所以做高收益的C端消费贷是中小银行的必选。 2) 风险高,技术不成熟 我国小微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7年,给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需要考虑太多方面,了解一个小微企业的技术手段不足够。 3. 中小银行2B金融的3个方向 中小银行做2B金融,时间由远及近大概可以分为3个方向: 1)区域或特定市场小微企业实地核实 当年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搞小微企业,做些批发市场类的小商户贷款是这个模式。还是传统下线尽调的思路。 风险评估依托:企业信用报告、银行流水等。 2)依托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做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这几年特别火的个概念,所谓1+N模式,主要是依托核心企业的付款信用,做上游供应商的保理业务。如果核心企业配合,可以通过线上确权的模式,进而衍生出来“X信、X单”等电子支付凭证为代表的多级流转这种概念。 风险评估依托:核心企业数据和信用。 3)依据数据做数据信贷 用税务数据、发票数据等可替代数据做纯信用贷款是目前最“时髦”的2B金融,线上化程度最高,依托互联网流量,而且需要基于数据的风险建模等特点鲜明。 各个银行也纷纷推出了税金贷、发票贷等产品。但中小银行由于网点、人员、开户条件的限制,往往采用放款给C端企业主或它行打款到B端账户的纯线上模式。而大行有的还要求用户线下网点开户,把这种产品做得不伦不类。 再呼吁一下,容许对公电子账户的开立政策对2B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技术层面的基础,监管让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这方面的政策支持还是很必要的。 4. 中小银行2B金融方向怎么选? 笔者认为,央行购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40%的政策解决了中小银行做小微的“收益问题”;如果容许对公电子账户,则解决了中小银行做小微的“技术问题”,有了这些真正的支持,中小银行才会从战略层面认真考虑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融资,而不是现在用房抵贷来“充指标”。那么,中小银行2B金融方向在哪里呢? 1)靠企业信用报告的线下尽调模式 中小银行做这种模式,基本已经被市场淘汰了。 没有人,没有分支机构,没法开户,小微企业信用报告也没啥内容。 2)依托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虽然这个模式业内还在红红火火的讨论,但笔者的认为,这并不是中小银行的“菜”。 中小银行鉴于区域局限性、风控人员多是传统对公授信的思路,在无法实地深入了解的前提下,能看的上的核心企业,估计都是国内响当当的“龙头”,可这些“龙头”们哪个不是金控平台搞起来,自己产业链的的核心资产(应付账款),怎可能给外部银行“用我的信用挣我的钱”,肯定是自己“再挣一次供应商的利润呀”。即使为了关系银行搞一点,也是有良好关系的“大行”,中小银行们,不好意思,你们的资金价格太高了。 3)可替代数据建模的模式 笔者认为,这才是中小银行2B金融的未来之路。 虽然要建系统,要招建模的团队,但这些起码是中小银行自己可控的。目前业内税务数据、发票数据都已经得到了国家,以及行业认可,形成了一套风险可控的模式。微众信科、航信等第三方机构的类标准化技术输出的业务已经成熟,而且像华夏邓白氏之类专门做企业征信的机构,还在不断研究类似“企业付款及时性季度指数”的其它可替代数据及模型,未来市场可期。 5.小结: 一句话,中小银行应该做些“脏活、累活、技术活”大力发展2B金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下发,消费金融领域大行们已经带着低成本的资金纷纷杀入了。在消金基础上,靠着助贷“躺着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转型2B金融,选对未来模式才是正道,欢迎大家文内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