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和环比均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有所收窄,环比由平转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本次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与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态势相契合。
CPI同比环比均回落 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
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6%。在0.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零,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11月份CPI同比增速超预期回落,继2009年10月份以来首次滑落至负增长区间。”温彬说,这一方面与基数效应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持续走高,直到今年1月份春节后才开始回落,高基数效应预示了今年下半年以来CPI增速将呈现持续回落趋势。另一方面,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由升转降是带动CPI超预期回落的主要原因。11月份,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2%转为下降2.0%,继2018年2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仅此一项便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11月份,随着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继续回落。从环比看,CPI下降0.6%。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4%,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中,随着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6.5%,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鲜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7%和1.6%。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中,旅游淡季出行减少,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5.6%、4.4%和3.4%;冬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4%。
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
PPI同比降幅收窄 生产稳定恢复需求持续回暖
11月份,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在1.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零,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
民银智库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分析称,11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升,受新冠疫苗研发进展顺利消息提振,全球主要能源、金属等资源期货价格均明显上涨。国内工业领域需求继续复苏,偶发性疫情对供给端冲击较小,煤炭、钢材等主要工业品价格有所回升。同时,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表现强势,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所回升,出厂价格指数由上月的53.2%大幅回升至56.5%,PPI回暖符合预期。
从同比看,11月份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1月份,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董莉娟说,从环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在受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上涨面达六成。
CPI和PPI有望逐渐回升 宏观政策应继续保持定力
11月份虽出现了CPI和PPI同比双降的情况,但应习文预计,下一阶段CPI和PPI均有望逐渐回升。在CPI方面,由于12月份食品价格出现明显回升,12月份CPI有望转正。2021年一月、二月份由于基数较高和春节错位,CPI有较大概率陷入负增长,但3月份后将逐渐回升。在PPI方面,11月份PPI环比回升幅度已达到2018年10月份以来最高水平。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反弹以及美元指数持续下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持续回升。加上国内经济内生复苏动力增强,PPI同比降幅将会继续缩小,未来有望转正。
在温彬看来,一方面,CPI仍受食品价格变动主导,而食品价格又受猪肉价格主导,去年通胀中枢走高和今年通胀中枢回落,基本都与猪肉价格变动引起的食品价格变动有关。而核心CPI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相同,说明疫情冲击后的有效需求仍较平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供需逐渐改善,PPI修复趋势日渐明朗,有助于改善企业利润,提振市场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有效需求。
“CPI负增长或为短期现象,对经济表现更为敏感的PPI正逐渐走出负增长区间。PPI和CPI剪刀差持续收窄,预示企业经营状况将会明显改善。”应习文建议,在此情况下,宏观政策应继续保持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