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记得前几年,每当江南水乡初霜降临之际,乌镇是多么热闹繁荣。
当时的乌镇互联网大会,是中国乃至世界新经济领域的一大盛事。
乌镇互联网大会之所以举世瞩目,一来是参会之人,二来是所谈之事。
就在几年前,中国处在互联网产业发展最迅猛的年代,有着无穷无尽的话题。从网购通信到衣食住行,从点外卖、骑单车,到买药买菜,总之互联网逻辑能够渗透得到的地方,都一个个成为巨头们争夺厮杀的战场。而参会之人,互联网大佬,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这个行业的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现在,互联网行业的主战场是“社区团购”这个概念。按照过往的延长线,此次乌镇互联网,应当会引发一场“社区团购”的大论战。
然而今年,不一样了。
这些年,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经济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从最早的网购和通讯,后来发展为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到现在已经涉及到许多G端业务。
然而站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上,从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大爆发,到年底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实现,社区团购这个显得有点“新瓶装旧酒”的概念,遭遇着史上最严重的考验。
去年10月底乌镇大会上的丁磊饭局,只有李彦宏和丁磊两个人。当时“十月小阳春”,两人都穿着短袖。席间,孙丕恕加入进来,李彦宏说了句:
“今天有点冷,咱们喝热的吧。”
当时看似摸不着头脑的一句话,放在今天却一句成谶。
前有平台经济反垄断条例征询意见,后有人民日报的一篇重磅评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夹在中间,小到社区团购这个细分领域,大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未来走向,都平添了几分渺茫与不确定性。
秋风起,落叶飞,凛冬将至。
1赢家通吃的幻觉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模式,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大致分为三步:
1 补贴用户,烧钱抢占市场份额2 持久战,把竞争对手耗死
3 补贴退坡,提高抽成,变现盈利
社区团购,目前正处在第一阶段。因为有钱可以烧,所以会引来巨头和资本的“鹰视狼顾”,一时间,在资本的催熟下会诞生大量无序竞争的公司,如雨后春笋。目前社区团购即将向残酷的第二阶段过渡。
之所以互联网经济这种高消耗低效率的游戏能够持续存在,乐此不疲,是因为玩家都坚信一个幻觉:
赢家通吃。
尽管无数明眼人和无数失败的例子告诉这个市场的玩家,赢家通吃只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但在流动性极度宽松的这些年,资本与巨头仍然按捺不住往互联网经济里面砸钱的冲动。
曾经的淘宝已经天下无敌,却半路杀出了一个PDD,农村包围城市;大树底下不长草,却可以长蘑菇。
2016年底,滴滴以为干掉了Uber就一统天下了,没想到美团悄悄滴推出叫车服务,火烧滴滴老巢。
共享单车的厮杀以ofo扑街、戴威跑路宣告摩拜的胜利,然而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街上已经充满了美团和青桔单车,摩拜哪去了?
……
这个市场永远不会赢家通吃。
你可能说,微信不是一直占据SMS领域的龙头?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微信为了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每年要投入多少成本和人力,并且对于可能冒头的竞争者,采取了多么残酷的手段去打击。当年子弹短信、聊天宝啥的命运,还记得吗。
有人说互联网经济是资本密集型企业。事实上它们并不同于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因为它们的资本不适用于购置土地厂房设备机械,而是用来“烧”——即补贴用户和商家。
这样的模式天生没有任何护城河,谁获得了融资,谁就能把用户“烧”来,继而扩大市场份额;相反谁失去了烧钱的机会,谁就萎缩倒闭。
所以,从本质上,互联网经济并不是赢家通吃。甚至再露骨一点,这种玩法,根本就没有赢家。资本褪去,一地鸡毛。
2“几捆白菜”与“星辰大海”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他的《腾讯传》中提到一个观点: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喜欢思考如何改变世界,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对于赚钱盈利有着一种焦虑。近期,舆论将社区团购模式推上了风口浪尖,认为他们抢了底层老百姓的饭碗。
以上这些,都是互联网经济的“烧钱模式”的必然结果。
烧钱模式,使得互联网公司无法做到真正的“赢家通吃”,而因此,它们必须要持续做两件事:
1 扩大市场份额2 跨界
谁也不能,或者说不敢停下扩张的脚步。
因为你没有护城河,你必须跑起来,甩开竞争对手一个身位,你才有可能过几天云淡风轻的日子。然而你稍一松懈,竞争对手马上又追上来了。
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现实。
目前中国而言,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城市而言,已经几乎没有空间了。目前城市尤其是白领人群的衣食住行基本上都已经被互联网经济撸过一遍了,没有什么油水和空间了。恐怕只有买药这种极度细分的领域,才能给互联网公司一点“鹭鸶腿上的精肉”吃吃。
所以,必须下沉,必须争夺三四五六线居民餐桌上这“几捆白菜”。
说出来可能不信,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那段时期,就连腾讯也曾经一度想要把流量最高但不盈利的QQ卖掉,存钱过冬。
还是那个喜欢仰望星空的Pony站长一句话,“把QQ养起来”,才保住了这个后来变现能力超强的产品,乃至衍生出至今使腾讯能够在一众互联网企业中独领风骚的微信。
事实上,中国人并非不关心科技创新,而是模式使然。科技创新的盈利周期偏长,即使顺利的话,一般也要5到7年;但许多新经济公司背后的资本往往等不了这么久。
只有像阿里、华为、百度这些“老牌”互联网企业,他们在盈利模式长期稳定下来之后,公司创始人力排众议,拍板砸钱去做技术研发的,运行的过程中还要顶着巨大的压力,最终才能够在高科技上面,有一点点建树。而近期在社区团购领域厮杀的这些互联网“后浪”,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阶段。
须知科技“憋大招”是非常难的,非常烧钱的。
科技创新那钱烧下去,真的有可能什么都没有;不像烧钱补贴用户,最起码还能获得些MAU、DAU,数字上好看,对投资人有个交代。
3从效率到公平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2021年开始,中国经济社会的天平,将从“效率”一端向“公平”的一端回摆。
在这个大趋势下,社区团购对社区底层生态的破坏效应,与社会公平就显得背道而驰了。
一方面,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大量补贴消费者,制造“低价”的假象,实际上就是价格战,破坏了市场机制形成的市场生态。说白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兜售货品,就是倾销。
另一方面,透过补贴来抢占日常家庭消费的下沉市场,这个生意模式会让许多的老实巴交的从事小规模零售业的社区人口失去工作,例如社区门口的便利店和杂货铺。
您可能会说,现在这些便利店和杂货铺是受益者啊。但是请想想,这些便利店或杂货铺在社区团购的产业链条上处在什么位置?他们就相当于外面里面的骑手小哥、或者是共享出行里面的快车司机。他们在产业链上没有任何话语权,只是靠着补贴,尝到了甜头。
当初滴滴Uber大打补贴战的时候,北京Uber司机靠各种手段获取补贴,月入两三万的不在少数。美团饿了么烧钱大战的时候,送餐小哥只要勤快点,多接单、多刷补贴,月入1万的也是大把。今天,这些人在哪里,你们活得还好吗?
现在,同样的把戏来到了社区团购领域,充当“送餐小哥”或者“自驾司机”的角色,变成了一个个社区便利店或夫妻杂货铺,他们获得了一个光荣的名字:
团长。
现在,已经有不少“团长”通过自身的勤快(叠加平台补贴)月入上万,实现致富的例子。但我还是那句话,他们的命运也会和“送餐小哥”们一样,随着未来补贴收紧或抽成提高,就扑街了。
这种例子我们见得还少吗?
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叫停社区团购,或最起码在一定程度上给社区团购降温,是有必要的。殊不知,现在厮杀得越激烈,烧的钱越多,将来补贴退坡甚至提高抽佣比例的力度就会越狠,到那时现在月入1万的“团长们”就欲哭无泪了。
这里还有个潜在的坑。骑手小哥也好,共享出行司机也好,他们都是流动的,一旦产生纠纷,他们自身是安全的;但社区团购而言,这些团长都是固定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一旦用户因为订单或者货品质量问题产生纠纷,那么团长那里就会成为社区不安定因素。
这些问题在当下,都被烧钱带来的短暂繁荣掩盖了,等到资本需要回报率的那一天,所有问题都将爆发出来。这就击穿了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底线。
所以,社区团购叫停,最起码是降降温,是非常必要的。
4结语
最近秋去冬来,有时晚上加班到9点多,走出公司大楼,一阵冷风吹来,我搂紧衣扣。
这时,大概率会看到共享单车“调度”的场景。那些集装箱车里装满了从城市各个角落里面运回的美团单车,穿着美团黄袍的员工,把一辆辆小黄车运下来,排在画好白线的区域里……
这密集紧凑的无声的场景,令人恍惚。之前停在这里的有过ofo的小黄车,有过摩拜的小红车,不知什么时候,一夜之间就成了美团单车。不知道在未来的什么时候,美团这些小黄车又会不见了,换来一群什么颜色的车。
之前那些车,谁知道去了哪里?就仿佛一群犯人,被捆绑上车,一夜之间,都秘密处决了。
我们这些都市闲人,看这一幕幕仿佛走马灯般,它们的背后是互联网巨头之间波谲云诡的厮杀: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烧钱模式未有少许间歇,然而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大趋势已经愈发明显;叠加互联网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大背景。此时,这场互联网巨头之间刚刚打响的社区团购遭遇战,注定将演化为一场持久战,而且相当残酷。
从占据市场高光到滑落神坛,对于传统行业可能要半个世纪;然而对于资本催熟的互联网公司来讲,几个月足矣。
北风吹起,彻天冻地。“社区团购”的这个冬天,会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