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正在通过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因势利导推动商业保险担当起缓解社会养老及医疗压力的重任。
为了大力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对此,业内人士难掩兴奋,认为政策的出台可谓“及时雨”。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甘为民接受央视财经采访,就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建言献策。他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相关政策,便于养老保障体系第二、第三支柱的资金账户打通。“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打通第二、第三支柱,资金划转畅通,没有障碍。”
鼓励商保多角度介入养老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养老压力骤然增大,依托商业保险为政府分担养老压力、补齐社会保险短板的呼声此起彼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持商业养老保险的制度接连出台。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人身保险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商业人身保险已在全国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也存在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
其中,具体涉及商业养老保险部分,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事实上,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初,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为保险业圈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其中一大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商业养老保险被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获国务院高度肯定,这一系列的利好均释放出以下信号:商业养老保险获政策支持被上升到新的高度,负债端、资产端均迎来扩面提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势必将迎来变革性的发展机遇。
养老险公司大有可为
在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甘为民看来,建立健全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养老、医疗保障体系。
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业内通常泛指三支柱建设,分为养老金保障和养老服务保障。其中,养老金保障分别为职工及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商业养老金产品(第三支柱);养老服务保障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以及当前正在推行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以养老险公司为主的商业保险公司,是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尤其是第三支柱方面的探索先锋。不仅积极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而且在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个人生命年金保险(长期领取)方面亦布局实践。
在养老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公司以支付方的角色串联起消费者、服务提供者,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力量。一方面,保险公司积极布局机构养老,与养老地产相结合,满足高端人群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契机,初步构建起面向大众人群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让商业保险公司从单纯的承保理赔服务为主,发展成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个人养老年金保险实践方面,以平安养老险为例,该公司在积极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过程中,面向民众的普惠养老需求,认识到前者仅覆盖正式就业的职工人群,而后者的年金化领取属性不足。
“为此,我们构建了万能型、投连型、生命年金型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系列。其中,万能型‘安之心’个人养老年金保险自5月份上市以来,短短数月规模达数十亿元,再次印证民众强烈的养老金储备需求。”甘为民表示。
与此同时,面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平台经济业态,区别于传统合同制用工形式,大部分网络打车、外卖、加盟制快递等新业态从业人群与平台属于供应商关系,具有劳动关系不稳定、地域跨度大、收入波动强等特征,难以参与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养老保障水平存在隐忧。
基于此,平安养老险与网络打车、本地生活服务等行业巨头联合研究,探索以养老年金保险形式,为平台新业态人员提供补充养老保险,让养老保障普惠更多人群。
个人养老保障市场空间广阔
与此同时,商业养老险公司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力军。
据甘为民介绍,在医疗保障第一支柱上,平安养老险积极经办基本医疗保险,并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同时,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第二支柱上,平安养老险也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主要供应商;在第三支柱健康险上,积极参与国家推动的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并通过百万医疗保险、惠民保等产品,满足数千万民众的大病保障需求。
不得不提的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提上了加快发展的日程。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整体上看,长期护理保险还处在发展初期,从政策体系、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处在探索期和实践期。
近期大热的“惠民保”类保险产品,也是由平安养老险开创的。平安养老保险在长期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发现有进一步提高民众大病保障的空间。于是,在2015年,经过招标,在深圳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覆盖超过50%的深圳市民,总保费规模超过2亿元,参保人数及覆盖率在类似项目中均为全国最高。
2020年,在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保障升级,推出“深圳专属医疗险”,开售3个月参保人数已突破100万,保费超10亿元。在普惠医疗的创新上,平安养老险再次走在行业前列。目前,该公司已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广西等多个省份及其地市开展“惠民保”项目,为超千万参保人群提供高额医疗保障及增值服务。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参加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时指出了发展第三支柱的紧迫性。他表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有效缓解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民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也可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满足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资金需要。
从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公众的需求来看,养老保障市场特别是个人养老保障市场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业内专家预计,未来5年,中国养老保障市场规模或突破10万亿元。不难预见,未来,市场上的养老保障产品系列也将会更加完善,市场参与者也不仅局限于保险公司,多类金融机构将成为养老金融产品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