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宁夏固原市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脱贫出列。
走进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光伏路灯整齐排列,村部医务室、警务室、服务室、文化室等一应俱全。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是西吉县最偏僻破败的贫困村。
“涵江村原名烂泥沟村,是3条沟夹着形成的小山村,一下雨就涝,不下雨就旱,一亩地产麦子不到300斤。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8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全村316户中有近200户人外出务工。”偏城乡党委书记马绍瑞介绍说。
2017年3月,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来到涵江村,带领大家一起攻坚。“村里贫困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没有支柱产业,二是大家对脱贫没有信心。我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村情后,提出了‘强组织亮新村、金融扶持兴产业’的脱贫攻坚新思路,制定了‘1551’一揽子发展计划,将肉牛养殖作为发展主业。”秦振邦告诉记者。
方向定了,但村里连自来水、网络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都不具备,怎么办?秦振邦申请了闽宁协作扶贫项目资金并整合其他资金130多万元,改造了村部,硬化了道路,建设了电信基站、电商平台等,奠定了全村发展基础。
产业思路定了,但大家没钱买牛。情急之下,秦振邦请求西吉县金融机构将烂泥沟村作为“金融扶贫试验田”,特事特办。一周之内,拿到贷款450万元,引进了金融活水,破解了最大发展难题。
随着肉牛养殖效益越来越好,政府补贴力度又大,全村养牛局面终于打开了。“一人一头牛,生活不用愁。一人两头牛,生活乐悠悠。”到2017年底,全村养牛规模达到600多头,人均收入4000多元。
2018年1月,为感谢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对烂泥沟村的对口帮扶,烂泥沟村更名为“涵江村”,翻开了崭新一页。随后,全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树立脱贫典型,建设文明村风,增强大家继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年打基础,两年扩增量,三年见效益。涵江村肉牛饲养量由2016年的88头发展到2019年的800余头。
“要不是养牛,我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39岁的村民马智才告诉记者,2017年8月,他贷款5万元买了5头基础母牛,生产生活由此日渐好转。今年,他又贷款49万元,盖起了砖瓦房及新型牛舍,共计养殖78头牛,每年卖牛纯利润超过10万元,顺利走上致富路。
一业兴,百业旺。肉牛养殖业发展起来了,其他产业也跟进发展。为将肉牛养殖业做大做强,涵江村优化产业结构,大幅削减马铃薯、小麦等种植面积。目前,全村5200多亩地80%种饲草,其中菊芋种植面积320亩;养羊1200余只,鸡出栏2万余只。新建的光伏电站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扶贫工厂也已生产运营。
收入高了,生活好了,精神有了,村里美了。短短3年,涵江村一跃成为固原市脱贫出列先进村、民风建设先进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偏城乡乡长陈志伟说。(经济日报记者 拓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