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书总结
策划/编辑:许纳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在年初疫情爆发时被一张武汉方舱医院里半卧在病床上阅读“理想国M系列”书籍的年轻人的照片所打动。无论这一年里外部世界怎样改变,至少我们还在坚持阅读、坚持探索,坚持思考生命乃至宇宙的奥秘。
疫情席卷全球、年初告别科比年末又辞别马拉多纳、美国大选上演“闹剧”、黑人平权运动于世界各地爆发......在“魔幻”这个词贯穿始终的2020,在这经历太多以致牛津词典都无法用一个词来概括的2020,我们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阅读来逃离。
你可能并不想记得2020,但相信你不会忘却2020。以下便是一份特别的年末礼物----来自36氪编辑部记者、编辑们的年度精选图书。正是在有太多意外发生的这一年里,我们感到一种阅读的迫切:或是追溯生命的奥秘和思考存在的价值;或是求诸于他人的言论访谈以加深对所处世界的理解;或是重新审视历史和商业世界,力图在无序中重建秩序;或是躲进文学的乌托邦,用幻想造梦的方式观照当下......这些书籍题材各异,但在这异常困难的一年里,这些书都曾带给我们别样的启发、思考抑或慰藉。
在阅读的路上你并不孤单,我们希望能与你作伴。如卡尔维诺所言,“你用刀刃在纸张中开路,犹如用思想在文字中开路”。就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获得解放吧。以下是年度书单,文末还有我们特别准备的赠书福利,不要错过。
书名:《大图景:论生命的起源、意义和宇宙本身》
译者:方弦
图片来源:豆瓣
书名:《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译者:陈定定、傅强
图片来源:豆瓣
书名:《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意外。假如从实用性出发,我非常想推荐张一鸣在TikTok之战前读一下《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或者,从个人财富出发,我推荐你顺着张磊《价值》的目光,去重读一下他老师大卫·史文森的作品《不落俗套的成功》(新版名为《非凡的成功》)。
但是,今年如果有一本书可以安抚某种躁乱,也许就是《大图景》——如果你像我一样,今年在重温了诺兰的《星际穿越》后,会陷入失眠和思考,或许可以试试这本书。很多年前,人类通过哲学来学习科学,而此刻,我们恐怕要从量子力学所代表的新物理学中,重新审视许多哲学问题。上 帝存在吗?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并不是一本可怕而枯燥的科学书。穿越那些晦涩难解的量子波函数理论,作者最终会让你理解莱布尼茨的那句话:“虚无之中,竟然有事物存在。”宇宙无因无果,也从不区分过去与未来,但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意义本身。
书名:《幻影术》
译者:孔亚雷
图片来源:豆瓣
保罗·奥斯特的小说,是今年我发现的一个小小宝藏。一个想自我了断的鳏夫、一个离奇失踪的喜剧明星、一个忽然出现的神秘邀约……它出奇的好读,就像一部第一幕就有人身亡/有超人飞天/有罪犯奔逃的剧情片,一开卷就很难停止。但同时,它也创造了一个氛围独特的奇怪小世界,剖白了某种主流之外的世界观。并且,直到最后一句,它都在让人颤栗。
书名:《呼吸》
译者:耿辉、Ent、李克勤、姚向辉
图片来源:豆瓣
一位长着中国脸孔的美国科幻作家,只出版了十七个中短篇小说,就捧回星云奖、雨果奖等几乎所有科幻大奖。2016年上映的科幻电影《降临》就改编自他的作品,其中会写神秘文字的外星生物令人难忘,对人类“语言”、“思维”的探讨也一直贯穿他的创作。
《呼吸》是一部中短篇集,有穿越时间机器试图自我挽回的故事,有解剖自己大脑发现生命起源的故事,也有平行时空多种人生可能的故事。在特德·姜构建的世界里,人的情感、意志、行动和科学原理、新型技术被大胆而又精确地嵌套在了一起,这种嵌套是幻想的、反常识的,同时又是极其缜密的。这让他的作品拥有了坚固的内核。每篇作品后的作者手记真诚地交代了他的灵感来自何时何处,受到什么人的启发,像一个冷峻却不冷酷的科学家向你拆解他的白日梦境。读特德·姜就是从智识到情感的全方位按摩,尤其适合岁末之时静下心来阅读。
书名:《十年轮回》
译者:杨宇光、刘敬国
图片来源:豆瓣
世界经济史上,每十年都会经历一波经济危机,1987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十年后,全球经济再次遭遇了2018年的贸易冲突,以及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后,全球化的脆弱性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每一次遇到金融问题,大家都会说:“这次不一样。”然而,通读《十年轮回》后能发现,每次危机的根源都大同小异,局部问题迅速蔓延成系统性风险。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都一样,通过不停的印钱来度过眼前的危机,再迎接一次更加严重的冲击。政府不过是一次次在重复着同样的问题,并把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想要探寻未来,先要学习历史,《十年轮回》则是最好的入门书籍,其中不少观点值得深思,并且帮助我们理解当前的经济环境。
书名:《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译者:胡䜣谆、郑焕升
图片来源:豆瓣
房地产在任何国家都是经济基础般的存在。从60年代经济腾飞的日本到后来的香港、新加坡,几乎每一个国家高速发展背后都伴随着房产泡沫,而这背后则是对于底层社会群体深深的压榨。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就是这样一本讲述底层人民如何被房产无情压榨的社会学著作,你可以从中看出现代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对资本的控制与分配,构建出整个剥削链条的。国家(控制货币和通胀率) --> 金融机构(控制信贷,提供资本杠杆) --> 有产有房者(控制资本、土地、房产) --> 无产无房者(接受上面所有层的剥削),而在不同国家,这样的链条“剥削”大同小异。
与之前很多探讨城市贫穷问题不一样,本书没有聚焦在贫穷亚文化、公共政策或社会治理等方面,写法上也不同于分析性的田野调查,倒不如说是带着学术敏感的深度访谈,可读性与深度兼具。译笔亦佳,流畅而可靠。
疫情爆发的2020,美国原本根深蒂固的社会矛盾在今年被更大程度上激化,因为房产剥削而产生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在当下这个节点重读此书可能会收获更深的感受。
书名:《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译者:周琪
图片来源:豆瓣
即便有待论证,这仍是亨廷顿的思想遗产。儒家文明也好,伊斯兰文明也罢,亨廷顿预测国际政治将以文明冲突为主,文化成为了通向政治的路径。但是文明往往是不断演变,并不固守同一的模式,甚至还会相互融合发展,文明不应被狭义固化。文化自信与自我认知的度更像是,一个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该平衡的事情。
与亨氏悲观相反的是乐观的福山,福山不认为冷战后会有冲突的基础,但是两者都阐述了冷战后一个全新的政治框架,并都承认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冷战已经结束,理性认知冲突的根源与形式的变化,才可推动历史前行。
书名:《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飚谈话》
图片来源:豆瓣
人类学者项飙在二三十岁的青年时期就取得了国际瞩目的研究成就,从“浙江村”到“全球猎身”;而他却说自己在学术圈里是一个读书不多、功底不深的人,也正因此才敢于不因循守旧地做出一些实证性地突破。作者吴琦的数次采访,让项飙真诚而随意地聊了聊成长与求学之路,书里既有具体问题的探讨,也有个人经历的分享。
中国当代学者有能力跟公众对话的很少,愿意跟公众对话的更少,在“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名词先被利用后被污名化的当下,他们顾虑重重。但放眼全球,学者访谈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最高智慧与时代现实之间的重要沟通方式。
书名:《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自述》
译者:靳婷婷
图片来源:豆瓣
罗伯特·艾格可以说是迪士尼史上最成功的CEO,作为职业经理人,他让迪士尼成为今天的超级跨国企业,尤其是推动了迪士尼在上海开园。这本书里当然少不了那种成功人士退休前总结人生的一二三四的各种原则,都非常正确,比如拼死创新、以善待人、在犯错时勇敢承担责任等等,但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最大的原因不是这些其他CEO也说得出来的守则,而是罗伯特·艾格如实说出来的那些成为CEO之前的反复失望,以及自己为此做过的挣扎。
实际上,他成为CEO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所在的部门和企业不断被合并的过程,出身平凡的他并不是每次都是领导者的最优人选,但他在成为CEO之后,证明了自己。另外,我认为最打动人的是本书的序言,当他志得意满在上海迪士尼准备开幕式的时候,却得知一个小男孩在美国奥兰多迪士尼园区出了意外,各种状况外和内心震动的综合体,即便是CEO的工作也不能避免。
书名:《五万言》
图片来源:豆瓣
无论是图文时代、短视频时代还是直播时代,优质的内容供给永远是稀缺的。一个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不仅需要阅读伟大的作品,也需要思考伟大作品是如何炼成的。除了上 帝握住笔者的手写下灵感之语以外,更多的时候是匠人式甚至苦力式的写作方法。“自觉的写作者理应自觉的部分就是去天才,回归理性和制作。”
但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在方法论之外,建立一种审美。韩东的审美是抑制和朴素,他以胡诺特·迪亚斯的《沉溺》举例,欣赏其“可怕的抑制之美,抑制悲伤、抑制兴奋,甚至抑制抑制本身,那股劲道如无言的破碎”。他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举例,朴素如斯不过是“天才无为之时才能成就之,可一而不可再”。
对于抑制和朴素的审美,未必所有人都认同,但是没关系。在这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希望每一个创作者都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唤起审美的敏感,建立自己的独特审美。
书名:《消费社会》
译者:刘成富、全志钢
图片来源:豆瓣
这是一本枯燥的书,坦白说,我并没有完全看懂,但经常被书中突然跳出来的观点戳中,从而不断进行自我对照——如果商品只是“诱惑链条”上的一环,驱使我不断“买买买”的到底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还是背后那个象征性的符号?我是不是鲍德里亚笔下那个被现代消费模式操纵、甚至患上消费强迫症的人?
在被消费驯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大部分需求都被更大生产力范围的主体支配了,也许是大型科技公司,也许是化妆品巨头,也许是贩卖梦想的迪士尼······存量特征愈发明显的经济环境下,销售手段只会更加高明,看完本书,我不确定你会不会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消费欲望,但至少可以在被消费引导和控制的道路上多一点“人间清醒”。
书名:《叙事经济学》
译者:陆殷莉
图片来源:豆瓣
不同于大部分经济学家偏好采用量化的方式来分析观察到经济现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别出心裁的通过流行病学模型,提供了思考流行叙事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的益处之一就是能够通过对这些流行事件的叙事来面对危机,并且能够预测未来,防患于未然。
叙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虽然每个人叙事出于不同的目,并且会采纳自己习惯的方式导致叙事的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共鸣。按照作者的观点,这种广泛流行叙事传播行为就是一种日常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经济。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能够使用这一模型分析的相关经济现象。例如,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人们的日子都很难过,需要节衣缩食维持日常生活,拼多多、1688等主打高性价比商品的平台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它们的折扣信息引发了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传播和转发,在这样自发的叙事传播的同时,政府和媒体也在推波助澜,提倡这种“节俭的美德”,这令全社会都开始传播类似的信息,从而影响了整体的经济趋势。
书名:《合作的进化》
译者:吴坚忠
图片来源:豆瓣
说到博弈论,大众的印象似乎趋向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简单的“囚徒困境”衍生出来的成功学鸡汤,要么就是各种艰深难懂的数字和公式。从社科角度看博弈论,这既应该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必要训练,也可以是普通读者认识博弈论的切入点。
《合作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是行为领域的经典著作。作者从重复囚徒困境的计算机竞赛入手,通过科学而不复杂的定量研究,引入了“合作”的概念,并尝试回溯历史,在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对推导出的命题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合作的性质,并提出了促进合作的方法。2020 年爆发的疫情让人意识到,越来越多的议题开始超越民族国家这一容器,人类不得不走向全球治理,而“合作”则是发展的唯一答案。本书把时间维度引入囚徒困境,以面向未来的视角表现出了对合作的理性乐观,读者可对过去一年进行更深刻的反思,或许也会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抱有更强的信心。
书名:《恶的科学》
译者:高天羽
图片来源:豆瓣
为什么有的人天性善良,做恶事会无法原谅自己,而有的人生性残忍,残杀亲人都不会感到难过?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是什么?善与恶的本质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我们要如何定义身边的哪些行为是善、哪些行为是恶呢?要用自然科学的视角、社会科学的视角、还是宗教学的视角?看看这本书,相信我,你一定会对上述问题产生新的思考,甚至获得答案。
书名:《以纸为桥:日本制纸石卷工厂灾后复生记》
译者:姚佳意
图片来源:豆瓣
《以纸为桥》是一本讲述日本灾后重建的纪实类作品。
谈灾难,谈复生,总容易带着「讲着小人物,表面上拉近读者,实则吹爆实权」的意味。但《以纸为桥》很特殊,它是一本没打码的书,大大小小的事儿都照搬到你眼前。
所以你能看到极致的残酷,「搬运尸体时,皮肤和肉块都脱落了,只能用毛毯包着」,能看到欣喜,「有人大声喊着“要来电了”,远处的街道啪、啪地通了电,从远及近……真的好开心啊,都哭出来了」。也正因为作者具备了写作者的自觉——清醒且克制、坚决不自嗨,读者才能看到很多时过境迁后才敢被说出口的故事。
书中还穿插着讲了一些造纸厂内外、纸与人之间的羁绊。以往读书时,谁也不会去问“这本书的纸是哪里来的”,看过之后,就总会留意一下了。有趣的是,这本书的纸微微泛黄,摸起来有一种暖和的错觉,倒也和书的内容相得益彰。
体量上看,这是一本特别好读的小书,揣在羽绒服里,上下班地铁上拿出来看,一周就能读完。
书名:《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译者:何生
图片来源:豆瓣
作为一个一直不咋喜欢数学的人,也多少能明白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地基作用,在我的理解里,它更像是一种应用学,作为物理化学甚至是计算机的基础存在,但华罗庚和拉马努金的老师,哈代的这本《一个数学家的辩白》里,还是试图告诉读者,纯数学的魅力所在。
数学家写书,逻辑还是值得称道的,即使这是个相当有争议的逻辑。哈代认为,真正的数学是无用的,而有用的数学是平凡的,他甚至觉得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也毫无用处,但接下来,他用一个数学家的思维想读者展示,纯粹的数学美感何来,最重要的是,真正的数学如何给数学家们带来“问心无愧”的价值,而数学本身,又为什么“清白而无害”。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人重新思考“意义”的意义。
书名:《商业模式新生代》
译者:王帅、毛心宇、严威
图片来源:豆瓣
这本书对于商业模式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再好不过的指导手册。首先从编排形式上来看,几乎每一页都是由精致活泼的图表、插画、少量文字构成,相较于国内那些教授商业战略的晦涩大部头,这排版简直是美的享受,在你每次因为学习难度而想要放弃的时候,看看这妙趣横生的书页,也会忍不住想:那就再翻一下吧。
从内容上说,这本书的最珍贵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设计和讨论商业模式的共同语言,即商业模式画布,这是理解全书的核心。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九个构造块来拆解: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想想看这实在太有用了,一家大公司或者其中的任何一项业务,我们通过这九个维度一一梳理,便可以展示出其创造收入的逻辑。通过每个构造块的动态调整,还可以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最后,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一点带货功能的话,那一定是便利贴,作者鼓励把任何商业想法都写在便利贴上,然后在一块白板上排列组合,视觉化的呈现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书名:《技术简史: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
译者:倪正东
图片来源:豆瓣
《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从本质上说是一部描述科技前沿的书。它从15世纪葡萄牙人的探险开始,讲述了电报和无线电在19世纪中叶的发展及20世纪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的故事。它们很迷人,且在学术圈外鲜为人知。通过这些故事,本书把当前科技的发展和它真正的祖先联系起来。它将说明鲁珀特·默多克和比尔·盖茨在很多方面怎样继承亨利王子和塞缪尔·莫尔斯的做法,以及他们还可能从这些前辈身上再学到什么。
书名:"Around the World in 80 Trains"
图片来源:Amazon
这是一本英国作家Monisha Rajesh和她的未婚夫坐着火车环游世界的笔记,它在2019年被《国家地理旅行者》(英国)(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ler) 评选为2019的年度图书。而在几乎无法出境旅行的2020年,这本书可以作为现实世界的一个出口,带你短暂逃离眼前的生活,踏上一趟长途火车之旅。
这一趟从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出发,去到了中国、俄罗斯、越南、朝 鲜、加拿大、日本、美国,于北京胡同之间穿梭,在越南河内的十字路口踌躇不知如何过马路,同火车上的俄罗斯大叔经由翻译谈笑风生的旅行,相信会让你感叹世界的广博,重新回忆和感受长途旅行的独特魅力,在时空转换的巨大差异中重又体会“小小世界”的真谛。从欧洲之星到青藏铁路再到威尼斯·辛普伦东方快车,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交通工具迷,那么这本书也会让你大饱口福。
在追求速度和高速铁路当道的今天,我们与慢悠悠的生活以及长途火车旅行也许暌违已久,但是通过作者对在火车上经历无聊与闷热的描写,通过她对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的观察、彼此交换故事的讲述,通过她笔下历史文化的交错,在陌生与新奇的感受或是捧腹大笑里我们会有一份熟悉的慰藉,对他者的世界对别处的生活也会有另一番体味。在疫情仍未消散的当下,尽管此刻不能“报复性”出境旅游,但我们至少还可以“报复性”看书,毕竟书中自有大千世界。
年度书单第一篇:20位专栏作者的年度最爱,带你回顾这一年
【互动话题】:2020年你读过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书名+推荐语。我们将从评论区选出5位走心留言的氪友,每人送出一份价值150元的书籍“福袋”,截至时间是2020年12月31日12:00。
这些“福袋”都是由36氪领读精心挑选的,里面包含了社会科学类、政治类、经济类、历史类等等多种书籍。每一个福袋都由不同种类的书随机组合而成,你将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惊喜。
我们还会把优质留言整合成一期“氪友书单”推送展示出来。想要让自己推荐的书让更多人看到吗?快来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