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年末的冬天,对于共享电单车这个赛道来说并不温暖。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市网信办等部门和北京朝阳区政府、海淀区政府,共同约谈蜜蜂出行等多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企业及其运营平台,或将面临行政罚款、扣留车辆、下架APP等多重处罚。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监管层第一次对共享电单车行业进行约谈整改了。
半年点名三次
以共享电单车赛道的代表平台蜜蜂出行为例,今年以来其已经被工信部三次点名要求整改、下架,屡陷监管漩涡。
今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0年第五批)》中列出了131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其中OPPO软件商店6.0.10版本的蜜蜂出行APP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
彼时,工信部对上榜的131家APP限定11月2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
但显然蜜蜂出行并未按要求完成整改。11月10日,工信部再次发布《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通知显示基于10月的整改名单,仍有60家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工信部将对这些APP进行下架。
这其中就包括上次通报的蜜蜂出行。
直到八天前的12月21日,工信部再次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0年第七批)》,发现有63款APP未完成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通知中官方特别在通报中提及:“部分应用商店及移动应用分发平台对利用技术对抗、更换‘马甲’等方式故意逃避我部监管的企业,监测发现和处置力度不够。后续我部将对上述问题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的相关企业,采取全面下架、停止接入、行政处罚以及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或失信名单等措施,依法严厉处置。”
而搜索此次名单即可发现,这一次“代替”蜜蜂出行上榜的违规APP是应用宝上架的蜜蜂出行小蜜版,违规原因与蜜蜂出行相似,同样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
显然,蜜蜂出行小蜜版符合工信部提出的更换“马甲”问题。
天眼查数据显示,蜜蜂出行小蜜版的开发方宝驾(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蜜蜂出行的开发方北京蜜蜂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疑似实控人和最终受益人均为李如彬,二者属于关联公司。
换句话说,今年下半年蜂蜜出行已经收到来自工信部的三次点名,和北京交通委同网信办等部门的联合约谈一次,深陷监管漩涡。
盲目扩张?
即便是屡陷监管漩涡,蜜蜂出行仍未停止运营扩张。
事实上,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内的多个一二线城市都已经明确表明“不发展共享电单车租赁”,亦或是针对共享电单车出台了不同的管控政策。
这其中官方罗列的问题明确指向运维压力和押金风险等。以天津发布的通知为例,其在“不发展”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租车、企业按200:1比例组建运维队伍、禁止向未满12岁儿童提供服务等。
换句话说,官方并非主观排斥共享电单车这一存在形式,而是警惕该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同时,中小玩家由于缺乏安全、运维、资金担保能力的同时可能产生的风险。
诸如共享单车留给市场的一地鸡毛和用户被无端亏欠的押金。
所以,为了规避共享出行1.0时代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后续入局的大公司早已迭代模式,用信用制代替押金制,从根源上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除此之外,亦着重平台内的自我监管,着重保障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真正做到提升效率、改善生活,完成互联网公司科技赋能的使命。
只有回归科技的本质,共享电动车才能真正迎来业内期待的市场爆发。
事实也正是如此,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过100万辆。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将超过800万辆,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4%,收入范围将到达200亿元。
纵观整个赛道,这仍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宏大市场。
只是从入局者的角度来看,如何跳出盲目扩张、争抢地盘的思维,摒弃共享出行1.0时代存在的乱象,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真正安全、健康、有效的共享电单车市场,才是“蜜蜂出行们”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