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推进“回A”的广州农商行是广东省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家从“桑基鱼塘”中走出的农村金融机构,广州农商行如何扎根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近日,广州农商行业务总监蔡惠然就这些问题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专访。
疫情带来挑战
中国证券报:本次疫情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哪些挑战?
蔡惠然:疫情对实体经济活动产生了很大冲击,实体经济的震荡不可避免要传导至金融领域,对银行机构的经营和资产质量带来一定影响。而银行吸收存款成本相对刚性,因此银行的盈利空间预计将受到一定影响。
受疫情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情况分化明显。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复工不复产”,这类情况在外贸、餐饮、旅游等行业较突出,尤其是3月以来疫情在欧美各国陆续爆发,导致大量出口订单取消或无法收货,外贸出口类企业现金流普遍比较紧张。而在贷款需求方面,一季度个人消费性贷款、住房按揭贷款以及授信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需求同比明显下滑,贷款投放受到明显影响。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完全显现。不过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个人消费有望逐步恢复,而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
多举措暖企助农
中国证券报:广州农商行在促进企业和农户复工复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蔡惠然:疫情爆发以来,广州农商行充分展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上下联动,积极响应,运用各项助力复工复产的金融政策,从五个方面积极发力,为企业和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为企业复工和农业复产注入“金融活力”。
首先是充分利用央行政策性工具,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广州农商行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红利,全面下调了贷款定价,目前广州农商行利用支小再贷款政策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7%,这一利率水平较2019年下降了25%以上,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
二是“一户一策”确保金融服务不断供。针对受到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偿还贷款的企业和农户,广州农商行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主动深入拜访客户,及时了解各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经营发展困难和金融服务需求,确保在全力配合客户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相关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对相关企业和个人逾期暂时不上报征信、不断贷。
三是通过线上业务确保金融服务第一时间送达。疫情期间,广州农商行大力发展线上业务,陆续开通线上申请、线上面签等服务,让企业和个人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金融服务。
四是对重点扶助领域单列信贷计划,创新产品,加强考核。广州农商银行(港股01551)在短时间内各级联动全面摸查辖内企业客户防疫攻坚难点、痛点,单列百亿专项信贷资金并第一时间创新推出“援企战疫贷”系列产品,全面满足企业在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期支付租金、员工工资及其他应急性融资需求。
五是给予重点疫情防控企业专项支持。对参与防疫物资生产的重点企业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3.05%,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防疫物资生产。
截至4月底,广州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规模同比增长50%,同时企业加权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10%-15%。
打造差异化服务模式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随着大行纷纷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入,竞争日趋激烈,广州农商行在探索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方面有何心得?
蔡惠然:广州农商行近年来在小微业务上,从制度安排、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宏观层面要积极用好监管层的各项政策。近年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做了大量工作,鼓励商业银行发放更多低资金成本信贷。广州农商行积极响应监管层相关政策。
在商业银行内部要有一套制度性安排。广州农商行近年来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专业体系建设,增强普惠与小微金融服务能力,目前在广州地区已成立33个普惠专业团队。一是深入市场,做实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二是持续加强科技赋能;三是要回归本源,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广州农商行今年对普惠和小微金融条线考核标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从利润的单一指标拓展至规模、风险等多个维度,及时调整考核指挥棒,同时落实尽职免责制度,解除部分营销人员业务拓展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强团队管理,形成能够推动业务合规稳健发展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