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化退出机制渐成型:投资者"退避三舍"
2020-05-29
编辑:网站编辑
有587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或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本报记者 孙翔峰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不足1元/股而触发面值退市标准,投资者纷纷离开低价股,相关上市公司则频频发起自救。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注册制逐步推进,A股市场化退市机制逐渐成型。
投资者“退避三舍”
“股价再跌几天就有退市风险了。”投资者李东(化名)最近感到很郁闷,2019年3月以来他持有的*ST梦舟股价持续下跌,期间下跌60%,近日在1元/股附近徘徊。
李东的担忧并不是毫无来由,“面值退市”渐渐成为A股的常态。今年以来,已有ST锐电、中广天茂、*ST美都、神雾环保(维权)、盛运环保(维权)、ST天宝(维权)6家A股公司触发面值退市标准。
A股以往经常出现“炒新炒烂”的情况。“我这样的老股民喜欢买一些低价‘破烂股’。”李东坦言,频频不断的资本运作预期,成为吸引“李东们”大胆买入的原因。
随着注册制逐步推进,高悬在低价股头顶的退市风险之剑让不少投资者退避三舍,其中的一个现象就是相关个股股价持续走低。Wind统计数据显示,包括退市保千等个股在内,截至5月26日收盘,65只个股股价低于1.5元/股,63只个股今年以来发生了交易。其中,仅*ST中南股价上涨3.65%,其他62只个股全面下跌,28只个股跌幅超过50%。
同时,此类个股成交量低迷。以李东持有的*ST梦舟为例,5月26日成交额为2148万元。
“面值退市案例增多,使得投资者将注意力更多放到具备内在价值的个股上,引导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未来绩优龙头将获得更多资金关注,缺乏投资价值的公司边缘化情况会越来越明显。”上海海能证券投资顾问分析师庄博表示。
相关公司设法自救
退市风险近在眼前,投资者紧张不已,上市公司也在想方设法自救。
“如果股价跌破1元/股,管理层有什么对策?”有投资者近日在互动易平台向*ST华映提问。股价同样在1元/股附近徘徊的刚泰能源、*ST飞马(维权)等都在面对投资者类似的提问。
部分公司公布了自救计划。*ST华映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明确了发展目标,将进一步抓好生产经营,努力提升产品产量和销量,改善经营业绩。同时,着力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企业收入,全力避免公司退市。
5月20日晚,ST银河(维权)与北京中房签署《土地合作开发项目框架协议》,公司拟与北京中房展开合作,就相关开发地块成立合作开发公司。项目全部开发资金和公司开发地块遗留问题均由北京中房负责解决。公告发布后,ST银河连续涨停,截至5月26日报收1.31元/股。此前,包钢股份的大手笔回购同样引发市场关注。
市场人士坦言,部分公司基本面恶化,自救措施恐难以奏效。比如,退市锐电之前多次酝酿回购、重组等事项,但最终仍难逃退市命运。
市场化机制逐步确立
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进,“面值退市”等制度逐步发挥作用。
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全表示,“面值退市”制度意义重大,彰显了监管部门改革的决心,让劣质公司尽快出清,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市场日趋成熟,各类投资者“用脚投票”,决定了这些公司在公开交易市场的表现。这将深刻影响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
“‘面值退市’案例增多,意味着市场化退市机制建设前进了重要一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预计也会完善。”庄博表示。
李全坦言,市场化退市机制是一个完整体系,“面值退市”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成熟资本市场除了对财务指标的规定外,还在股票流动性、公众持股量、公众持股市值等交易性指标上作出了相关退市规定。这些市场化指标可以优化上市公司群体。
“国内资本市场的独特性决定既要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也要遵循自身特点。《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在此大背景下,退市制度市场化会继续加快,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李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