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金融实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实力不容小觑。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我国排名前5位的金融中心分别是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从粤港澳大湾区的维度看,共有香港、深圳、广州3个城市跻身前20强,占全国总量3/5,由此可一窥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实力。而在大湾区诸多优势产业中,金融是促进各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嗅觉灵敏”的银行已抢先一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5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在这些措施中,开放特别是银行业的开放成为关键词。
记者梳理发现,《意见》第十七、十八、十九条中的大部分内容几乎都是关于金融进一步有序开放试点的安排,诸如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公司在广东自贸区设立经营机构,支持境外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等。
对于金融业对外开放,在2018年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后,现在又按下了加速键。早在2018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龙头城市之一的广州,就发布了关于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在外资准入及股比方面,广州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国银行在广州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等。
如今,不少外资机构早已敏锐嗅到了粤港澳金融发展的机会,恒生银行(港股00011)、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外资行已在积极布局大湾区相关项目。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合伙人黄凯婷表示,扩大银行业开放的相关措施其实也是配合整个《意见》而推出,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意见》的出台首先会推动资金的流动,也会推动更多金融产品的发展,银行的客户群也会随之扩大,而且客户群将着眼于整个大湾区。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对于产品的选择性会更丰富;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境外的银行还是大湾区内的银行,客户群会更加广阔,也有更大的空间推出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
那么,内地银行业会迎来哪些机遇?黄凯婷表示,内地银行自身的金融产品可以拓展到大湾区内的其他地方,内地银行本身拥有先天优势,尤其是自身的网络非常强大,网点数量和品牌的优势明显,内地银行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与其他跨境金融机构合作,拓展新的业务。开放更多的便利性后,内地银行客户自身的产品需求也会增加,这些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之后,相关的产品也可以反过来支持自身客户的需求。所以,《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会给内地银行业带来很多机遇。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广东处于中国开放前沿,《意见》实施有利于推动广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引领全国开放。《意见》给出了深化金融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扩大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的范围和持股比例,包括但不限于外资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理财公司、证券公司等;持股比例也充分体现了深化开放的态度,既可以是外资控股,又可以是不设外资持股上限。在疫情叠加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情况下,中国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平台推出系列重大政策,向全世界发出了金融体系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的重大信号。此外,有受访业界人士总结道,这一次央行决定开放外资参股银行理财子公司,其实就是踩准了居民资产配置全球化的当口,也是金融进一步有序开放的试点。
“开放”成为关键词,但对银行业而言,不可避免将加剧竞争。对此,黄凯婷表示,支持境外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得到落实之后,银行之间的竞争势必将加大,但竞争也是好事,可以推动市场加快更好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当客户群及产品种类扩大后,如何更有效进行客户评估和风险管理,以及了解客户需求,将给银行带来一些挑战。此外,如何善用科技力量来协助银行应对风险,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