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表示,“更高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开放,要不断拓展开放的领域,尤其是加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其次是制度开放,要更多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制度,引用国际通行的做法,让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接轨;再者是系统开放,系统配套的开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从“六稳”到“六保”,外贸外资工作着力点发生了微妙转变。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是最近发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多位代表委员就稳外资外贸基本盘提出相关建议。
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更高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开放,要不断拓展开放的领域,尤其是加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其次是制度开放,要更多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制度,引用国际通行的做法,让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接轨;再者是系统开放,系统配套的开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效果。
外贸外资形势面临变化
对外贸的担忧主要是因为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外需减少,产业链受到影响,导致进出口疲弱。此外,关于外资重新考虑供应链布局的讨论出现,引发市场担忧。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回应,尽管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造成影响,但并不存在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中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没有变,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在华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没有变。
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产业链的问题,我们要关注、要关心,但是不要把它过分政治化。我相信所有的企业家都会有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可能一个人会拿出一个案例讲,某某产品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了,但是每天也都还有很多外国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最近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大约有40%的外资企业表示近期还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区副主席蒋颖就该问题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表示,根据中国美国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的调查,只有不到一成的外资企业认为疫情加速了转移步伐,更多企业认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然发生变化,依然对投资中国充满信心。
但疫情全球蔓延给中国稳外贸和稳外资带来的严峻挑战不容忽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分析,当前,中国稳外贸形势出现了新变化:一是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在上升。二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仍是中国稳外贸强有力的关键支撑力。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43.2%,是中国外贸发展的根本性支撑力;外资企业占中国进出口比重的39.6%,持续担当骨干力量。三是跨境电商成为中国稳外贸的一个新业态。
沈国兵认为,稳外资同样面临新变化。第一,美国等强化出口管制和实施直接贸易限制措施对跨国企业投资中国将产生抑制效应。第二,疫情的全球蔓延造成跨国企业国际生产链和产业链部分断裂和停摆,给中国稳外资带来了破坏效应。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囿于疫情蔓延造成的部分国际生产链和产业链断裂,很可能处于观望状态,甚至取消原先的投资计划项目。
复杂多变的环境对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更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蒋颖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产业集中度、供应链效率、劳动力素质和市场潜力等方面,比较优势十分明显。中国拥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公布的全部工业种类,能够满足简单行业和复杂领域全品类的生产。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必将有更多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涌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介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多国暴发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持续复杂多变背景下,加大对稳外贸的融资支持,银行、保险、企业、政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抓紧复产复工,银行保险机构要提供及时高效的金融服务,政府要围绕企业需求提供有效政策支持保障,政银企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考虑到上述种种优势,蒋颖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稳住现有外资,吸引更多外资。
蒋颖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别应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创设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其次,在政策措施领域,应该保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根据中国美国商会在疫情期间进行的调查,所有应答企业均表示自己平等享受到了各类财税支持政策,缓解了经营压力,对中国政府的复工复产政策措施表示了积极肯定。疫情过后,制定扩大内需政策时,应继续坚持“三公”原则,避免出现内外资企业商品和服务差别对待的现象。
在“稳外资”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外资”。蒋颖对此的建议是以公平开放的市场“引外资”。
“放宽市场准入将激励更多的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逐步取消部分行业外商投资股比限制,坚定外资投资信心。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特别是金融、医疗、教育等与新经济密切关联的领域,尽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对于现阶段还不能全面放开的行业,应充分利用18个自贸区等先行先试平台,赋予其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发挥引外资示范作用。”蒋颖表示。
屠光绍则建议,积极吸引境外资金入市,通过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国际金融机构长期留在中国。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更好满足海外资金资产配置需求。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打出,使外商投资信心不断增强。从2019年开始,中国连续发布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务院稳外资20条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今年以来,稳外资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2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3月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稳外资11条”;4月1日,商务部提出全力支持外企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24条措施。
实际上,稳外资工作近期已取得了显著效果。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近日表示,广大外贸企业争先作为,抓住时机抢订单抢出口,积极开拓市场。
下一步,商务部将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保市场、保订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扩大进口,全力以赴稳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