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近2个小时的记者会当中,民生话题仍然是“重头戏”,但今年更加关注就业和受疫情影响返贫的社会群体生活保障。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我们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
采取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如何保证资金真正惠及企业,避免空转?李克强表示,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是“过路财神”,直达基层。
“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这些都是有账可查的,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李克强说。
此外,李克强还强调,中央政府这次是带头过紧日子,我们把中央部门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缩了一半以上,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表示,新增国债、特别国债乃至传统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一定要把绩效二字植入项目规划当中,让这些钱花得更有效。
“除了强调绩效导向外,还要注重绩效管理,按照事前绩效目标的设计,事中的绩效监控,事后的绩效评价,全过程突出所有财政性或者投资性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的设定,保证我们的绩效管理,真正体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低效少安排、高效多安排这么一个挂钩机制。”王泽彩说。
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业”一词一共出现了39次、“民生”一词出现21次,名副其实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确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确比去年低,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作支撑。我们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定为6%左右,今年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是6%了,所以我们这样做也是实事求是。
李克强进一步指出,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我们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岗位保得住,但要公平合理。而且我们还要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即便失业了,也要短时期内有再就业的机会。
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李克强强调,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扩低保和失业保障范围
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收入下降,甚至一些人面临返贫。政府未来如何兜住民生底线,保障民生?
对此,李克强指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但有6亿人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这个收入在中等城市连租房都困难。疫情后,如何保障困难群众以及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采取了纾困政策用于保障。
“今年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这是党中央对人民的承诺。”李克强表示,按照原来的数据,我国有500多万贫困人口,疫情带来了新的冲击,脱贫任务更重了。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上,做任何决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现在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但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把他们保障住是有能力的。我们要求一定要把账算细,把钱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实保障。
对于养老金,今年也提高了标准。李克强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保结存和储备是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已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为2019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