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信息给资本市场的投资启示
2020-06-08
编辑:网站编辑
有640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或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特约 | 聂方红
编辑 | 庞丹
众人瞩目的全国两会本周顺利落幕,会议期间所传递的政策信息落地见效还需要时间,投资者消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如何在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中找到重点、发现问题、看到趋向,是值得我们每位投资者思考的问题。
大盘走向:短期趋复杂,长期应该看好。这次两会,一个最重要的信号是没有给今年的经济增长定具体目标。究其原因就是,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多大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国家经济发展的着眼点不是放在GDP增速上,而是放在“六稳”“六保”上。
从上述国家发展思路与重心的变化上来看,今年股市的宏观环境也会趋于复杂多变,短期走向也会更加捉摸不定,应当谨慎为上。但长远来看,我们国家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市场主体、最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大的内需市场和最稳定的政治制度优势,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变,因此应该对A股市场的长远发展保持信心,对市场的长期投资机会保持耐心。
热点板块:短期新基建,长期新经济。今年两会一个最关键的词语就是“新”,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育新机开新局,从新基建、新模式、新动能、新业态到新经济。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所谓“两新一重”,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这就为资本市场下一步投向提供了指南。
一、新基建会继续加力。这是当前扩大投资来得最快最有效的领域。围绕打造更加高科技的物流、信息流、能源流,5G商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输变电、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等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二、新消费会不断呈现。这是扩内需最有潜力的领域。围绕个性化需求、数字化家庭、智能化生活、柔性化工作、国产化品牌、健康化目标,可以催生出体验经济、网红经济、颜值经济、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机器人服务、在线教育医疗文娱消费、信息消费与服务等许多新的经济业态,造就资本市场投资新的热点板块。
三、新型城镇化会增加地方经济活力。这是传统投资最容易发力的领域。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加快城镇轨道交通、城际高速铁路、老旧小区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建设,为建材、工程机械、环保等产业提供新的投资机遇。
四、新经济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这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可能出彩的领域。围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和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新的增长点与增长极的打造、新的发展格局的形成,都可能为未来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投资热点。
个股选择:短期稳得住,长期靠得住。本次两会各方最关注的就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六保”当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在某种意义上说,先要守底线,然后再求发展。延伸到股市个股选择,那就是要先保证上市公司短期不能出问题倒下,长期有发展潜力成长空间。具体来看,要想获得超额投资效益,个股选择可以在下面三个方向重点筛选:
一、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消费与新消费股票。两会明确提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未来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近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个股不断走强,揭示出消费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消费板块整体估值相对偏高,投资者要当心回调风险,长远看还是要顺应消费升级与服务升级的趋势,突出品牌消费、创新消费、服务消费、个性化消费,尤其要关注那些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具备安全边际的消费细分龙头股。
二、能在未来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与优势的优质科技股票。科技是当前中美竞争的核心焦点,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现在很多科技股都是跟风上涨,真正有长线机会的并不多,选择时要突出原始创新和自主可控,积极寻找在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具有原创技术和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进行投资。如5G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链、华为产业链等。
三、能在新一轮国企混改中带来脱胎换骨的龙头企业股票。两会提出了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未来几年国企改革肯定会有新动作,要积极关注混改引进优秀战略投资者参股特别是控股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
操作策略:短线观望,长线逢低布局。最近这段时间,股市上下震荡加剧,但成交量一直没有放出,持股持币都有烦恼。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状况,建议大家还是保持耐心,相信机会是等出来的。短期仓位控制在半仓以下为宜,特别不要指望马上出现大牛市、指望出现普涨的大机会,短线操作也不能期望太高利润,记得落袋为安。长线可以积极观察,毕竟现在指数不在高位,对那些有市场基础、有品牌效应、有技术储备、有业绩支撑、有发展前景、调整较为充分的细分科技龙头、代表中国经济水平的核心资产股票、行业头部企业,只要回落到合理价格区间,就可以分批大胆布局,坚决回避低端、产能过剩、没有技术和品牌支撑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