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应对疫情冲击,在沪银行业持续发力支持供应链融资、外贸行业、在线经济等恢复发展,并为新产业新业态发挥金融力量。
上海银保监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疫情防控贷款1678亿元,累计支持企业1.26万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减免本金及利息3854万元;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息延期规模达242亿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有8718户贷款本金和4855户贷款利息得到延期支付。
近日,在上海银行业助力“六稳”“六保”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闻通气会上,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李虎透露,疫情期间,上海银保监局建立了两套体系,一方面,从银行保险业务出发,监测银行信贷投放、续贷展期、利息减免、信用修复以及保险服务等情况;另一方面,在全国首创建立覆盖365万户银行对公企业账户数据的监测体系,利用企业资金流水、账户变动率、信贷流入、代发工资等指标,及时跟踪掌握上海经济社会活动恢复情况,为精准施策提供重要依据。
发力供应链融资,护航外贸企业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众多供应链核心企业集聚上海,上下游企业遍布长三角区域,供应链融资也成为沪上银行发力的重点领域之一。
通气会上,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徐斌介绍,今年前5个月,该行累计给予产业链融资超20亿元,支持核心企业产业链网络37个,带动上下游链属企业400余家,范围涵盖建筑施工、高端制造、化工、电子、医药等行业。
疫情期间,外贸型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压力增大、汇兑风险加剧、海外款项支付缓慢、线下手续办理受阻等多重困难。
为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上海银保监局指导相关银行保险机构,会同上海市商务委联合推出加大保单融资服务举措,重点支持出口量3000万美元以下的本市外贸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市。
交通银行建立了由分行分管副行长牵头的“中小外贸企业需求调研”机制,定期走访中小型外贸企业,开展名单制管理,形成“一行一策、一户一策”的个性化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实现递交资料、开立信用证、发放融资等环节的全线上操作,将企业办理业务时间从原来的三天缩短至17分钟。
专项信贷支持新产业新业态
今年以来,疫情给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催生了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远程教育、远程办公、网络购物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为支持新产业发展,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率先推出针对新基建的优惠利率专项信贷方案,承诺提供信贷专项额度500亿元。截至5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总量248.8亿元,较年初增长46.6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设立了制造业专项贷款,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5G与光通信等8个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截至5月末,发放集成电路及配套产业贷款42亿元,并积极推动集成电路研发贷款贴息项目等;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则为“新基建”领域项目安排累计10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全力助推以首批48个新基建重大项目为代表的上海重大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