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持续分化 核心竞争力差距拉大
近日,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等十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相继披露了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
财报显示,其中的大部分公司在上半年均实现了盈利。但也有个别公司缩水严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明显下滑。
西南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牌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消费金融业也将进入比拼核心竞争力时代。
比拼核心竞争力
得益于场景端的丰富,招联消费金融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约46.06亿元,同比增长51.5%;实现净利润约7.10亿元,同比增长17.5%;总资产规模约为766.35亿元,同比增长2.52%。
招联消费金融一内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母公司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在招联金融的发展中给予了充分支持与合作。其中,联通的支持重点侧重场景端,招联消费金融依托母公司中国联通的优势资源,不断拓宽消费金融场景,升级金融服务。招行的支持则主要侧重资金端,帮助公司丰富资金来源渠道,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就连线下已“称王”的捷信消费金融也在打算把业务模进行快速切换,将从单一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垂直细分领域消费场景逐渐发展,对多元场景的参与才能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竞争。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风险控制能力才是走的更远的关键。
据兴业消费金融在2019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在去年实现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38%。但随着其业务的规模扩大,不良贷款率也在上升。2016年、2017年、2018年兴业消费金融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06亿元、2.24亿元、4.71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6%、2.27%、2.28%。
不过,相较于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例如京东白条,2018年应收账款不良率仅为0.48%。乐信的90天以上的逾期不良率也仅为1.42%。
众安保险风控资深副总裁梁玉苹指出,随着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监管规范市场力度的增强,传统粗颗粒度的风控体系已经无法应对新形势下的风险。提升风控能力、加强技术创新成为消费金融从业机构的必然选择。
除此之外,囿于资金成本和获客成本等多重因素,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力也在减弱。
以资产证券化(ABS)融资为例,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9年上半年,消费金融ABS的融资成本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6月,所有产品平均优先级票面利率从1月的3.12%上涨至3.83%,上涨了71BP。
有业内人士分析,受商业银行压缩同业规模的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利差进一步缩小。
而从获得客能力看,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普遍面临获客难、过客多、用户留存周期短的难题。例如,包银消费金融主要通过将产品嵌入用户常用APP的方式,通过外部渠道导流获客。但是对于与大的B端机构合作获客成本却很高。
上述负责人称,消费金融已经告别跑马圈地的上半场,进入了比拼核心竞争力的下半场,为了合规和成本压力,各家缩减线下渠道,转而运用技术手段发展线上渠道成为趋势。
业绩持续分化
自2010年第一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至今,我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截至目前,国内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一共有27家,其中3家获批筹建但尚未开业。
梳理已开业的24家持牌消费金融可以发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在2014至2017年间持续增加,其中2015年新增数量最多,达到6家。但随后的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发放速度明显下降,仅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新增了1家、2家。
实际上,各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歌猛进的时代也已不再。从今年上半年已经披露业绩的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就可以窥探一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上年的业绩,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与华融消费金融均出现亏损,其余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上年都实现了盈利,其中净利润超过4亿元的仅2家,而净利润在1亿元以下的公司却有7家。
值得关注的是,业绩下滑明显的持牌机构也不在少数。根据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其旗下的华融消费金融在上半年税前利润-2.337亿元,同比下降527.2%。而在去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的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却在今年上半年再次遭遇亏损。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95亿元,同比增长430.59%;净亏损0.434亿元,同比下降178.77%。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则取决于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等多重因素。但从目前的竞争情况来看,预计下半年的形势也不会太乐观”。易观国际一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在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表示,在未来,只有市场上严守合规经营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越来越多,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才会得到更加有效地落实,从而最终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