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普惠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邹宣戈做客人民日报客户端《问道》栏目,围绕“疫情之下 如何助推小微企业迎来春天”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邹宣戈认为,小微企业面临短期困难,金融的帮助尤为重要,金融机构在输出金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赋能者的角色,关注小微客户的成长性,通过服务最终提升他们的经营能力、金融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问道》采访
一、疫情下扶持小微企业关系国计民生
《问道》:您入职平安已经30年了,是非常资深的小微信贷专家,以您专业的角度来看,疫情下小微的生存现状如何?
邹宣戈: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冲击极大。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的数据,超七成小微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运营或被迫停工。已经开工的小微中有一半处于亏损状态。分行业来看,文教娱乐业、建筑装修业、民生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小微经营者中,受影响最大。
3月份以来,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但各地区各行业恢复情况不一,一些行业又面临海外疫情及外贸摩擦这样新的情况,小微经济的恢复之路注定不平坦。
《问道》:小微企业受冲击这么大,我们是不是要帮一把呢?
邹宣戈:小微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大,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因此,当下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活下来。
“保就业”是中央提出的“六保”中的首保,而小微创造大量就业,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
小微虽然单个经营主体规模小,但总量特别巨大。我国小微群体的数量达到1.5亿,其中个体户和自雇人士的数量达8000万到1 亿,他们带来的就业数量更多。
疫情发生后,平安普惠对全国小微客户做了全面调研回访,发现绝大部分小微虽然面临短期困难,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没有变,在需求全面复苏的大趋势下,他们仍然充满信心,帮一把就能活下去。
《问道》:什么样的小微企业最需要帮?
邹宣戈:目前国内尚未有小微群体细分的权威定义,而迄今为止,平安普惠基于累计服务了全国1300万小微客户的样本数据,我们尝试对小微群体进行细分,据我们统计,年营业额1000万以下、雇员50人以下的小微占90%,我们称为“1050”人群。
我们发现,“1050”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不足,很多人金融知识匮乏,不懂得合理使用金融工具(比如贷款)辅助经营,最需要金融行业的帮助。
《问道》:现在这些小微企业遇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
邹宣戈:根据我们对小微客户的调研,当前小微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疲软,而企业面临租金人工等固定成本压力;两相叠加,小微企业入不敷出,导致现金流断裂。其中现金流断裂导致的资金缺口最突出。数据显示,78%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存在融资缺口。
二、小微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问道》:您刚提到小微遇到的最急迫的困难是现金流中断、面临融资难题,那么小微融资难的原因有哪些?
邹宣戈:小微信贷存在“三无”“三高”问题。所谓“三无”,就是小微企业自身,无报表、无信评,无抵押;所谓“三高”,就是金融机构服务小微存在高成本、高风险和高价格。
“三无”和“三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将导致小微融资的恶性循环。
造成小微融资供需缺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小微的动力不足;数据显示,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率 5.9%,而贷款平均定价仅 7%,收益难以覆盖风险。
第二,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小微的手段不足;一是服务的网络不够下沉,二是科技能力不足,线上化程度不高,无法有效地提升服务效率,三是风控手段相对单一,比较依赖抵押物。数据显示,超过50%银行小微贷款需要抵押物,而这是小微人群普遍缺乏的。
《问道》:小微融资缺口这么大,平安普惠有没有出台一些政策帮助小微解决融资难呢?
邹宣戈:平安普惠推出了五大举措:
第一,平安普惠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通过无接触方式为客户办理贷款,提供了不间断的线上化服务。
第二,由于部分小微人群互联网应用能力不足,纯线上的信贷服务无法有效覆盖,因此线下的小微信贷咨询服务尤为重要。所以平安普惠快速复工复产,第一时间重启线下小微信贷咨询服务。
第三,推出前线补血计划:为医疗、物流、卫生、电商等抗疫一线行业的小微客户提升额度,支持其扩大经营,积极投身战疫。
第四,缓释还款压力,为小微企业减负。针对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客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疫情防控工作指示精神,协同银行、保险公司等合作方,向还款确有困难的客户提供了息费减免、延期还款、征信保护等支持,与客户共渡难关,截至2020年4月30日,已累计协助客户为8100余笔贷款申请减免;协助客户为5500余笔贷款申请延期。针对有抵押贷款客户,在原有3年分摊/5年分摊的基础上,新增10年分摊还款方式,大幅减轻小微企业资金压力。
第五,针对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出现的经营困难等问题,平安普惠提供了法律咨询工具、商业咨询服务、信息速递服务等经营管理工具,从商业意识到经营管理能力,全方位武装小微。
三、金融业需要全方位赋能小微
《问道》:目前状态下小微要实现可持续经营,还需要解决哪些短板?在这方面,咱们平安普惠有哪些判断、或者说策略?
邹宣戈:目前小微的短板主要在于自身经营能力、金融素养不足。我认为解决这些短板,关键在于金融企业要对小微进行赋能,而不是简单的“给钱”。赋能就是通过服务,最终提升他们的经营能力、金融素养。
《问道》:金融素养不足会带来什么风险?
邹宣戈:小微企业主如果金融素养不足,就很难判别金融产品背后的风险,容易产生很多非理性的金融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金融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疫情发生以来,诈骗团伙特别针对小微借款人的弱点推出了很多新型诈骗方式(如“退息退保”)。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疫情发生以来,金融诈骗案件数量增长了38%。面对这样的情况,不但需要金融机构配合执法部门进行打击,小微企业主还迫切需要提升金融素养,提高自身防御能力。
《问道》:在政府及金融领域全力扶持小微的这种政策大环境,在您看来是中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政策?
邹宣戈:金融扶持小微的政策肯定是长期的,短期内这项工作重要性更为突出,更重要。
《问道》:金融行业对于小微企业,在贷款倾斜、大力扶持的同时,如何保证自身的经营和收益良性运转?
邹宣戈:小微信贷一直存在一个难题,即同时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控、规模发展三个目标。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技术突围被首先提出。多年来,商业银行借助科技创新弥补了传统模式技术短板,提升了业务运营效率,填补了互联网人群的信贷缺口。但我认为,只靠科技无法化解线下小微群体的融资难题,科技存在边界,因此需要考虑小微信贷业务模式创新。
业务模式创新方面,银行与包括外部渠道、金融科技公司等非银主体合作,突破既有模式在获客、风控方面的局限,是解决小微信贷“最后一百米”的探索方向,也是国外的发展经验。
《问道》:在贷款之外,如何赋能小微?
邹宣戈:我们认为,普惠金融应有两个内涵,除了提高小微人群金融服务获得感,更要通过服务来建设、提高小微人群的金融素养、经营能力,全面改善融资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小微信贷未来展望
《问道》:小微企业是否是普惠金融需要和值得深耕的一片沃土?平安在这方面有哪些探索、心得或思考?
邹宣戈:一旦小微信贷的可持续商业模式走通,可能会产生专门服务小微的金融细分行业,平安普惠就立志成为这样的机构。
在解决小微信贷问题上,平安普惠专注的领域就是“1050”人群。平安普惠从行业痛点切入,提出了小微信贷解决方案,即:科技助力+模式创新。科技助力方面,平安普惠从场景无感接入、大数据建模、AI智能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微表情、智能客服等方面入手,通过信贷科技辅助人工,驱动金融服务效率提升。模式创新方面,普惠倡导与银行及其他非银机构充分合作,构建普惠信贷聚合模式,将环节打开,能力聚合,共同为小微提供服务。
《问道》:作为目前小微信贷服务平台的领先平台,平安普惠未来有哪些愿景和规划?
邹宣戈:平安普惠全面聚焦小微信贷服务,要做“小微身边的普惠信贷”。尤其关注“1050”人群的首贷难问题,当前通过平安普惠申请借款的小微客户,70%未获得过银行经营性贷款。我们在输出金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赋能者的角色,关注小微客户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