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信建投2020年度夏季资本市场峰会开幕,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资本市场部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友新称,在资本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投行需做好角色转换。定价能力成了核心竞争力,在业务模式上,投行将逐渐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投行要具有估值判断能力,擦亮“慧眼”,发现和培育优质标的。另外,投行业务也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型。
同时,陈友新就如何看待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以及改革将带给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怎样的机会和挑战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如何看待IPO、再融资常态化发行? 陈友新认为,常态化发行使得新股发行通过率提高,上市预期更明确;另外,在常态化发行的条件下,新股或再融资审核流程更加透明化,全过程问询及反馈公开化。
陈友新认为,IPO、再融资常态化发行对拟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来说,有多方面影响。首先,企业上市周期缩短,首发上市的成功率提高,但持续监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次,更具包容性的市场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真正落实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最后,新的上市公司不断引入,退市制度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企业成为常态化发行的主角,为资本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对投资者而言,IPO、再融资常态化发行会带来哪些影响?
陈友新称,首先,行政干预减少,新股和再融资发行审核过程透明,降低相关的投资风险;投资回收周期缩短,有利于资金回笼,实现募投管退良性生态循环。另外,投资者能够找到更好的标的,投资标的更加多元化,生物医药企业、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等都可成为投资标的。
陈友新认为,常态化发行并不意味着“大放水”。监管正在探索适应市场和经济需求的常态化发行之路,而资本市场的基础就是上市公司。
如何看待新股市场化定价?陈友新表示,这是在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主板IPO已有融资金额较大的项目采取市场化询价方式发行,科创板118家IPO全部以市场化询价定价,创业板也将全面采用市场化的询价方式定价,市场化定价已是不可逆转的改革方向。
在市场化定价的情形下,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更丰富: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现金流量折现法、资产基础法估值、市值/研发费用估值法等。科创企业有更多估值选择,不再“唯市盈率论”。
市场化定价可以推动理性估值,让市场参与者在发行价格的确定上真正实现充分博弈,压实“买者自负”责任,引导投资者理性估值。
最后,陈友新认为,在全面进入股权投资时代,企业大量上市的情况下,退市常态化是必然选择。退市是净化市场的需求,也是保障资本市场健康的需要。退市不畅导致“炒壳”“炒小”“炒差”,目前,A股还有一些传统企业和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可能面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