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经济、高科技企业加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未来众多中概股和红筹公司也有望回归,这对于合资券商来说无疑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今年6月,瑞信宣布完成对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瑞信方正”) 的增资,正式控股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同时,胡知鸷被任命为瑞信方正董事长一职。短短一个月后,7月16日,该机构又火速宣布了3项高层人事任命的消息,大有加码中国资本市场业务之势。
记者获悉,此次人事变动,瑞信方正任命涂雷为公司总经理,现任总经理汪民生将出任合资公司副董事长。另外,邱若扉将担任瑞信方正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
瑞信方正表示,涂雷在上任瑞信方正总经理后,将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把握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着力确保合资业务与瑞信大中华区整体战略的协调统一。涂雷2016年加盟瑞信,此前任职于渣打银行。在担任瑞信亚太融资部大中华区结构融资业务主管期间,涂雷以大中华区企业家和公司为服务对象,通过产品发起和构建解决客户融资需求。
邱若扉上任后,则将以本土项目承销和顾问业务为着眼点,推动各项业务发展举措的实施,同时会与瑞信大中华区以及亚太区投行团队紧密合作,为中国本土及海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邱若扉2010年加盟瑞信,有20余年投行从业经验。
汪民生从事国内金融工作已超25年,在投行和券商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汪民生于2009年加盟瑞信,自2014年起担任瑞信方正公司总经理。
“尽管不如美资机构激进,但也不要小看欧资机构对中国业务的雄心。一方面欧资机构现在的顾虑更少;另一方面,瑞信早年就帮助众多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例如瑞信是阿里巴巴赴港‘二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及联席全球协调人,也是当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主承销商之一。” 某合资证券人士对记者表示。
瑞信一直坚持“企业家银行”(Entrepreneurs' Bank)的战略理念。自2012年以来,瑞信牵头主导了阿里巴巴超过25项境外并购与融资交易,股票市场融资、债务融资、海外并购、可转换股等,涉及总计金额超1000亿美元。过去几年来,也帮助众多中国的TMT企业在中国香港市场上市。
今年上半年,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信分别获批控股在华的合资证券公司。同时,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加速,为投行中介机构催生了更多业务机遇。例如科创板实行了注册制,未来的创业板将在充分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试点注册制。
科创板运行近一年来,外资投行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高盛高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及瑞银证券等外资券商参与了多个项目。其中瑞银证券是唯一一家参与科创板发行的外资控股券商,摩根士丹利华鑫更是接连参与了包括中国通号和中芯国际在内的四个科创板项目。
路孚特(Refinitiv)的最新数据显示,科创板7月成交量创开板以来月度纪录。截至7月10日,科创板通过包括“二次上市”在内的IPO共集资72亿美金,高于6月成交量5倍,较上年7月增长46%。
此外,“红筹回归”也为合资券商提供了机遇。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将已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放松,早前全部要求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而如今也允许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红筹企业回归。但要求是,企业需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一些机构认为,市值大于2000亿元的传统红筹企业可能会选择回归主板,而创新型红筹企业可能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中进行选择。
“此前红筹回A股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上市门槛比较高,市值需达2000亿元,满足要求的公司很少。现在放宽到了200亿元,很多企业符合要求,我认为未来红筹回A股一定会发展起来,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同我们沟通,并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另外,证监会也对此非常重视。”瑞银全球投行部副主席、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