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库观察
近日,全球创新设计领域最大的软件企业法国达索系统表示,今年将把亚太总部迁入上海浦东,并持续加大在沪投资。在全球疫情日益严重的当下,中国疫情防控效果显著,吸引外商来华投资极具优势。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尽管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但各地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加大最佳营商环境的构建,疫情过后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将东移至中国,未来5-10年,中国将超过美欧,成为跨国公司企业总部最佳选择地。
如何吸引跨国公司企业总部来华?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魏建国先生的文章,供关注外商投资的读者参考。
正 文
文/魏建国
商务部原副部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一个国家营商环境好不好,除了能吸引大量外国投资者加强投资建厂外,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的设立数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从历史上来看,上世纪著名的贸易港,如荷兰鹿特丹、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港,都通过提供大量便利的投资贸易优惠政策,吸引大批企业总部在当地设立,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和高端人才的就业,也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一个时期以来,新兴的自由贸易港和城市,如阿联酋的迪拜、韩国的仁川等,更是采取优惠的人才政策、资金政策和高质量的服务政策来吸引全球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的进驻,并把以上措施作为这些城市“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法。
据统计,我国开放以来,从2002年出台首个吸引跨国公司企业总部来华的政策以后,在华企业总部共有300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目前,跨国公司企业总部在华设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相比其他一些国家仍有距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的四分之三仍设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重点城市,其中研发中心和消费中心更有高标准的选择地。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企业总部在中国的设立给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不仅给以很大的促进力量,也给驻在地城市的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如上海,截止今年7月已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96家(其中大中华区、亚太区104家),研发中心450家。不要小看这些数字,虽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占上海外资企业总数只有1.34%,但贡献了从业人数6%、外商营业收入10%、纳税总额 12%、利润总额的17%。
更可喜的是,尽管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各地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加大了对营商环境的构建。不少国际媒体和专家都认为,疫情过后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将东移至中国。为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吸引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特别是工业设计中心移位到中国,更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营商环境的打造。
未来五年,能不能使中国在吸引跨国公司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方面有更大的飞跃,重点工作方向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政治站位一定要高,打造营商环境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继续加强最佳营商环境的打造,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落地中国。
第二,优惠政策要到位。政策优惠很诱人,就怕执行不到位,这是跨国公司比较担心的问题。各地区要将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都执行到位,并及时解决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时碰到的问题。
第三,加大高水平服务,特别是人才服务的质量。纵观全球各地区总部,应该看到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的人才都是高端人才,甚至是各个领域的精英,因此如何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便利,包括子女就学、医疗保障、住房、生活日用品采购服务等,以及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流入流出、外汇管理、物流和交通便利等方面都要加以考虑。从北京上海两地看来,这些方面有很大优势,但仍有瓶颈。7月27日,上海为40家民企总部颁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吸引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的优惠政策。但我认为,这些政策可以进一步优惠。
除此之外,我认为,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的认定标准是否可以放宽一些,如将企业地区总部认定的总资产降到2亿美元以下,再如将总部型的机构放宽到1亿美元。另外,能否放宽跨国公司总部、研发总部的认定领域,如时尚、物流、贸易、科研、教育、医疗、文体等领域的企业总部。
我相信,疫情过后,中国沿海城市为全球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提供更优惠的来华条件之外,中西部地区也会加入到这一行列。未来5-10年,中国将超过美欧,成为跨国公司企业总部最佳选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