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二元酸是指含有10个或以上碳原子的直碳链芳香族饱和二元羧酸,这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这么生硬地说大家似乎仍无法理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简单来说,这就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用来合成香料、药品、特种尼龙、聚酰胺热熔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特殊化学品。这种新兴的生物材料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国外主要以化学生产法为主。
随着国内汽车、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长链二元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于早年没能掌握规模化的生产技术,我国的这一行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只能依赖进口。直到凯赛生物(行情688065,诊股)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实现产业化。
1、连续三年营收超10亿,公司领域内全球领先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6,269万元、175,711万元和191,61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3,272万元、46,629万元和47,888万元。资料显示,2017-2019年度,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重分别为99.62%、99.70%和99.56%,占比较高。公司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预计2020年上半营业收入为81,300万元至88,377万元 ,同比下降约22.42%至下降15.67%;预计实现净利润22,399万元至24,813万元 ,同比下降约8.57%至上升1.28%。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领域内,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2、科学家看准行业缺口转型企业家,曾帮助两位诺贝尔获奖者
凯赛生物的创始人刘修才,原本是一名科学家,但看到了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急需,义无反顾地转型为企业家,带领凯赛生物突破困境,创下一个又一个纪录。
刘修才在恢复高考那年,从老家安徽滁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当时的校长是郭沫若,还有华罗庚任数学系主任,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在全国都是领先地位的。读本科期间,他听从化学系主任卢嘉锡的教诲,勤奋用功,努力拿诺贝尔奖。在杨振宁、李振道的成功后,刘修才也成为了赴美圆梦的学子中的一个。
刘修才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他所在的实验室与瑞士的研究所有着合作,当时这个研究所先后产生了两个诺贝尔奖得主,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两位获奖者的实验样品都是由刘修才制作的。渐渐地,在学习过程中,刘修才不再以获得诺贝尔为目标,他把目光放得更远,他想要对一个行业产生影响,让这一个行业可以造福人类。
3、放弃美国十大药企职位回国,投入实验室个人出资实现生物科技强国
后来刘修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做完了博士后研究后,进入了美国十大药业企业之一的山度士公司,并且迅速升职。
1993年刘修才应邀参与全国政协在纽约召开的侨领会议,作为这场会议最年轻的参会者,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对于人才、对技术的渴望,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在美国待遇优渥的工作,回到了国内,发展起自己的事业。
回国后的刘修才并没有接受政府部门给他安排的领导岗位,而是选择低调地进入实验室,开始他的实验和创业。“维生素C”项目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生物化工的发展潜力,在1997年,他个人出资创立了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生物科技强国之路。
公司成立初期,刘修才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带领着团队一遍遍实验,一遍遍完善,最终公司走上了正轨,开始了稳步快速发展。在携手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成功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后,凯赛生物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现在已经是世界上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最大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4、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巨大,国产代替进口空间广阔令人期待
生物产业作为如今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生物制造是革命式的生产方式,通过加工和转化,为社会提供了无数工业产品,同时由于制造过程较为绿色,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凯赛生物的主营业务占比较重,在领域内,全球市场预计将在今年达到437.7亿美元,但国内目前的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量仍维持在近80-100万吨水平。
凯赛生物在领域内可以说为国产代替进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公司在本次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本次大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主营业务的相关投资项目,意在扩大主营业务的规模。在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凯赛生物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将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凯赛生物的产能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下游的应用市场也在不断扩张,公司的发展情况让人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