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金号角网 专业金融需求撮合平台,让金融需求找到更优质的服务商
免费注册 关注我们
金号角商讯
联系我们
新闻
新闻 产品 百科
发布需求
TOP
当前位置:金号角网> 金融资讯> 金融人物> 朱小黄:异度均衡理论——从均衡理论到异度均衡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3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1000万元

朱小黄:异度均衡理论——从均衡理论到异度均衡

2020-08-05 编辑:网站编辑 有572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均衡是事物不确定性表现的相对确定性表达,经济运行达到某种均衡时,常常说明了某种对称性的达成,也意味某种新趋势。现有均衡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层次并不能解释全部的经济现象,均衡思想的内涵尚有待得到深入挖掘。有鉴于此,本文将从深入探悉均衡思想的更深内涵出发,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再到凯恩斯主义,追踪均衡思想的演化过程,旨在为均衡概念探究新的内涵并给各类经济主体在配置资源、经济行为合理性分析方面奠定新的均衡方式的思想基础。

ink="">

  不确定性和对称性是世界的两个基本性质,经济学应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在经济学的庞大分析框架中,均衡理论是最重要的栋梁。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均衡不仅是一种思想、思维方式,理论架构,而且是组织经济活动、配置经济资源、评价经济结构的行动指南。本文通过对均衡思想的演化过程进行梳理,发现了均衡理论的可扩展空间,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均衡思想—异度均衡。

  1.对称性、不确定性与均衡思想的演化

  对称性是自然界高度进化的法则,否则向弱者、无辜者转移风险的倾向不会得到遏制,风险转移的后果不仅导致弱者、无辜者的灭绝,更会引发自然界整体系统的崩溃。同样地,人类社会中任何倡导公平和正义的法律、规则及道德无不强调着对称性原则。然而,知识尤其是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人类事务中反倒存在着大量非对称性现象,将风险转移给不同空间的不相干主体,将风险转移给未来等现象都是典型例子。可以说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类科学都是某种程度上试图弥补非对称性或纠正不平衡即追求均衡的不懈努力。

  所谓均衡点正是事物不确定性表现的相对确定性表达。经济运行达到某种均衡时,常常说明了某种对称性的达成,也意味某种新趋势。虽然这一均衡很容易被打破:对称性更容易被非对称替代,“均衡点”很容易变成意味着趋势改变的“拐点”。

  均衡思想的内涵尚有待得到深入挖掘。现有均衡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层次并不能解释全部的经济现象。有鉴于此,本文将从深入探悉均衡思想的更深内涵出发,追踪均衡思想的演化过程,旨在为均衡概念探究新的内涵并给各类经济主体在配置资源、经济行为合理性分析方面奠定新的均衡方式的思想基础。

  2.古典主义的均衡思想

  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描述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本质,这是第一次均衡思想引入了经济分析,而这也成为古典经济学区别于旧的经济理论,进入“科学时代”的一个标志(Murray Milgate,1996)。但亚当斯密并没有真正提及过“均衡”,其均衡思想散见于他的名著《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和其他论文之中,这位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用详尽、又略显干涩的语言表达了古典均衡概念的内涵,即“经济系统的引力中心”,指任何经济过程都有“自然趋近”的一种终极状态,经济系统任何时间都被吸引朝向经济运行的“自然条件”。虽然“自然条件”或“长期正常条件”代表了古典主义最初的“均衡概念”,但真正让“均衡”一词广泛传播的是穆勒(John Stuart Mill),他在《政治经济学》中对均衡进行了正式论述,开启了新古典主义均衡思想的扉页。

  3.新古典主义的均衡思想

  新古典主义均衡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均衡层次深化为“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这两个概念实际上都包含了马歇尔(Marshall,1890)所言的“供求相等、市场出清”的这一核心内容,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上的差别。“一般均衡”最为靠近斯密“自然条件”的内涵,而“局部均衡”则为“幻灯片式”比较静态分析提供了空间。

  新古典主义的均衡本质上依旧是“静态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动态问题时只能简单地使用类似静态分析的方法,把一系列静态均衡串起来分析他们所谓的经济的动态(John F. Henry,1983)。萨缪尔森把静态向动态的转化称之为对应原理,即在比较静态学和动态学之间形式上存在一种密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存在并不能让两者划上等号。从本质上看,之所以新古典均衡模型难以处理动态时间问题,是因为在这个模型中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能用处于历史时间中的因果关系来描述。这种本质上的缺陷使得均衡思想在新古典主义贡献中依旧难以获得全面升华,而这一工作由凯恩斯主义延续。

  4.凯恩斯主义的均衡思想

  均衡思想发展至凯恩斯时代同样受到了这股冲力的巨大影响,走出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定式,不难发现凯恩斯主义的均衡思想是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的。某种意义上看,用“凯恩斯革命”来形容这种均衡理念的变化毫不为过。绝对均衡和相对均衡、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主观均衡和客观均衡、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这些均衡内涵的多维性扩大都可以追根溯源至凯恩斯的理论贡献。这种均衡思想的“凯恩斯革命”对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理念的深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凯恩斯的均衡思想包括逻辑清晰的两个层次:一是中间性均衡,以及“有限波动”的规律性;二是移动均衡,以及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一致性。凯恩斯认为货币经济本身存在周期的波动,但是这种波动是有规则的。它既不会无限地繁荣,以致超过充分就业的限制;也不会无限地衰退,以致濒临经济崩溃的边缘。

  凯恩斯的均衡思想打破了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对均衡“静态性”、“客观性”、“绝对性”的拴结。“有限波动”意味着均衡可以是相对的,“移动均衡”意味着均衡可以是动态的,而“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对预期的强调意味着均衡可以是主观的。凯恩斯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新古典的均衡观,而将凯恩斯均衡和新古典重新统一融入古典均衡的努力来自于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的理论贡献。

  5.均衡分析理论

  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均衡一般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一般均衡理论是 1874 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他提出“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均衡价格论概念(典型的局部均衡),他指出当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就是均衡。

  博弈论的创始人之一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28)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两人零和博弈总是存在“最大最小均衡”。但是,由于零和博弈的特殊性,它在社会科学中并没有普遍的应用价值。随后,纳什(Nash)在1950年到1953期间一方面明确提出了划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标准,另一方面证明了非合作博弈中战略均衡的存在性。从此,纳什均衡成为管理和经济分析的重要概念。

  然而,纳什均衡是以主体“唯利是图”为假定前提的,丢失了特定人文环境下的公平需求,这显然不能解释全部经济现象的本质。一般均衡的假设是建立在相对确定条件下的,似乎也不能全面解释不确性状态下的经济运行机制。

  6.异度均衡的提出

  通过以上国内外均衡理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均衡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尚有可扩展空间。客观来讲,评价当前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不仅限于当前其带来的经济效用,更应该将其对未来的影响纳入考量体系中。换句话说就是要预测未来波动所带来的收益与损耗的变化并纳入到当前的经济分析中去。一方面,可以观测到的当前是由过去的因决定了现在的果,就如同银行当期效益其实是上年业务发展汇总呈现出来的结果。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波动也深刻地影响了未来。因此,在进行均衡理论研究时,要将过去、现在、未来看成一个统一的、一以贯之的过程,这样才是完整严密的研究逻辑。不确定性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特质是跨时空区域的,鉴于此,我们需要将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纳入均衡研究体系中来,其中时间维度主要指时间曲线上的不确定性及波动,空间维度主要指空间变化下的机会成本,而公平尺度是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综合考量。除了设定某种条件下的分析,凡是动态的分析就必须考虑“异度”即不同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经济均衡问题。均衡理论的完善过程,不是新旧替代的过程,而是不同条件下,不同理论框架对经济现象的不同解释。

  通过上述文献研究,我们明确地感觉到:目前为止的均衡理论和思想存在的缺陷是:虽然确认经济不确定性这个大前提下所有经济活动都是以波动的形式而存在的,但没有认真考虑这种波动对收益和损耗的量化关系。这个波动的过程包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和现在已经在一般均衡和纳什均衡的模型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达。但未来及未来因波动而产生的收益、风险、公平、机会成本等变量因素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就均衡理论而言,在增加未来这个附有众多经济变量的元素后,事实上这就提出了新的均衡条件和算法的问题。这促使我们从理论上对均衡理论产生完善和补充的动因。也就是在一般均衡,纳什均衡的基础上建立第三类均衡的观念、方法、工具和一整套思想体系。我们把这一新的均衡关系叫做“异度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