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继续调整,原因其实还在延续昨天尾盘跳水的逻辑,就是昨天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市场对此反应非常消极,已经在用脚投票,我看很多人解读说是因为金融数据不及预期,觉得经济没那么好,这个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准确,真正让市场下跌的原因不是数据不好,而是数据不好不坏。
我们前面的课程和直播给大家讲过要密切观察接下来的经济走势,也给大家讲了如何分析经济对市场的影响。我再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我们讲了三种情景:
第一种,经济数据继续明显好转,从弱复苏变成强复苏,这样的情况下,货币宽松会继续收敛,但周期性的实体企业业绩会明显改善,市场风格可能会加速转向低估值的周期类板块。
第二种,经济数据再次明显恶化,弱复苏终止,经济重新衰退,这种情况下,经济会倒逼央行重新加大货币宽松,流动性会推动估值提升,市场风格会重新回到创业板、科技等高估值板块,和1-5月逻辑差不多。
这两种情景下,权益市场都还会有很好的机会,只不过风格有明显区别,一个炒业绩,一个炒估值。但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情景,就是经济既不好,也不坏,大家对经济的预期不明朗,政策层面也倾向于暂时观察,这种情况对市场来说是最不好的。
为什么呢?第一,不利于业绩牛。他不像第一种情况,经济不够好,谈不上业绩驱动,周期类板块顶不起来。第二,也不利于估值牛。经济不好也没关系,从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经济都在下行,但完全没妨碍市场走牛,因为经济不好的时候虽然没业绩,但是可以倒逼货币政策宽松,尤其是在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比如疫情刚爆发那段时间,基本上各种招数不断。
简单点说,市场不怕经济坏,也不怕经济好,就怕经济方向不明朗。回到昨天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上,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数据不好,以前经常会出现经济数据越差市场越涨的故事,问题的核心在于数据不好不坏,方向不明确。
正如大多数分析所说的,这个数据的确不能算好。M1增速是回升的,但要看信用扩张和经济复苏的强度,主要得看社融增量和M2的增速,7月社融新增了1.69万亿,低于预期的1.85万亿,同比增量也有所下降,M2增速降到10.7%,也明显低于预期的11.1%和上个月的11.2%。边际上看,的确没有延续前几个月的明显复苏态势,也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因为市场的预期已经被前几个月的数据打得很高。
但是,这个数据又没差到疫情前的那个状态,也不至于让央行重新加速宽松。只能说不够优秀,起码是良好,而且7月较6月下滑有很大程度的季节性因素。6月是半年末,银行会为了应对考核会冲一些项目,而7月很多短期项目会到期,所以造成每年7月的新增贷款和社融几乎都明显低于6月,比如去年7月新增社融和贷款分别比6月少了1.34万亿和8700亿。所以拿今年7月和去年7月去比,社融同比依然是多增了4000多亿,这已经是连续5个月比去年多增。
从结构上看,个人贷款继续多增,主要是居民中长期贷款保持高增长,前期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带动居民加杠杆;企业股票融资也在扩张,主要是资本市场走牛叠加注册制改革和IPO加速;表外融资虽然还在减少,但减少的幅度收窄;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同比少增,但量还不错,整体来看,信用扩张只是边际放缓,并没有明显的恶化。
接下来8月的数据会更为关键,因为季节效应过去之后情况会更真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接下来想要向强复苏切换有较大的难度:一是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会面临挑战,深圳等个别地区的调控显示出中央的态度,这可能让居民中长期杠杆的扩张面临阻力;二是政府加杠杆可能也缺乏增量,疫情之后的集中刺激期过去了,接下来回到正常轨道之后,中央依然会严控地方债务风险,很难重现2016年那样的放杠杆周期。
但是基于前期刺激政策和融资扩张的惯性,预计经济数据依然能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也很难大幅恶化形成衰退趋势,所以短期来看市场依然纠结,再加上外部美国大选前的各种幺蛾子,恐怕市场依然处于风险释放期,避险依然是主基调。接下来密切关注两个因素:一是经济数据的走势,这间接决定了货币和流动性;二是外部的中美摩擦。
对投资者来说,看清楚关键的逻辑和趋势,就不要太在意短期的变化和无畏的噪音。市场比较纠结和鸡肋的时候,大家更应该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