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金号角网 专业金融需求撮合平台,让金融需求找到更优质的服务商
免费注册 关注我们
金号角商讯
联系我们
新闻
新闻 产品 百科
发布需求
TOP
当前位置:金号角网> 金融资讯> 金融人物> 付一夫:粮食真不够吃了?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3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1000万元

付一夫:粮食真不够吃了?

2020-08-24 编辑:网站编辑 有821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最近有几则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日前,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8月12日,央视新闻点名批评部分“大胃王”吃播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有的人居然是吃了再把食物吐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8月17日发布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这些文字,将国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了粮食安全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凡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动市场情绪。而近期的种种迹象,又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呼吁,一些紧张的人甚至开始担心“粮食危机”的渐行渐近。

  难道粮食真的不够吃了吗?我们来好好扒一扒这件事。

  1

  从全球范围来看,粮食供给的确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首当其冲的便是海外疫情的不断蔓延。

  尽管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早已持续向好并趋于稳定,但其他不少国家的疫情依然没有得到较好控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18日,海外累计确诊病例多达2225.7万人,当日新增病例一直在20万人以上(见图1)。受此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遭受冲击,不少地方仍处在停工停产状态。

  在此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度迎来了严峻考验。

  需知,粮食生产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而供应链又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既涉及到农场主、农民、工人等劳动者,又需要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还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重创这一庞大的网络体系,进而抬升粮食生产运输的压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会同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疫情或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增一倍,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将超过2.5亿;同时,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大幅增加,如果不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到2020年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会有约2.6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境况,比2019年的1.35亿增加1.3亿,近乎翻倍。

  然而,如果从全局角度看,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量是比较充足的。

  根据中国农村农业部的数据,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而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还有将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接近30%。

  Wind数据则显示,2019年全球小麦、大米、玉米和大麦的供应过剩率分别为62%、46%、41%和29%(见表1),这意味着即便是全球粮食完全无产量,各类粮食储备也能满足70多亿人近半年的需求。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处在“严重粮食不安全”的边缘呢?只因全球粮食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

  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在2019年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群,主要来自那些受到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动荡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最严重的国家有10个,分别为也门、刚果、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海地,其人口总数占全球粮食危机总人口的66%,约9000万人;其中,南苏丹有61%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状态,其他国家如也门、中非、津巴布韦、阿富汗、叙利亚和海地也有至少35%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疫情冲击之外,蝗灾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尽管目前印巴地区的蝗灾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非洲之角地区和南美的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家依然面临着蝗灾的威胁。按照FAO的统计,蝗灾爆发以来已有超过40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若不能尽快防治,蝗灾恐将继续威胁当地的粮食安全。

  正因上述种种,出于优先保障国内需求的考虑,自今年3月份起,很多主要的稻米、大豆、小麦出口国家都采取了部分粮食出口限制的举措(见表2),这对于那些粮食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非好事——出口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其粮食短缺程度,进而让本就处在粮食不安全境况之下的人们更加不乐观。

  2

  相比于海外,国内粮食安全形势就要明朗多了。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始终都将粮食问题视为头等大事,历届政府更是一直把粮食安全作为发展议程的重中之重,比如自2004年起每年的一号文件都绕不开“三农”主题、反复强调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等等。

  得益于此,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4.34万吨(合13277亿斤),比2019年增加了594万吨(119亿斤),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见图2)。

  从结构上看,虽然我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是除了大豆等个别品类之外,作为主粮的大米、玉米和小麦几乎不需要进口,且当年总产量基本都能覆盖总需求。从库存上看,当前我国大米库存1.165亿吨,在完全没有产量的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9个月的消费需求;玉米库存和粗粮库存都在2.04亿吨左右,无产量的情况下能满足全国8个多月的消费需求;小麦库存1.52亿吨,无产量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14个月的消费需求(见表3)。

  因此,我国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也不存在粮食短缺之忧,即便是其他国家采取了粮食出口限制举措,对我国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虽然今年夏粮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但得益于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的生长期天气与墒情的良好态势,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单位产量同比增长1.6%、总产量同比增长0.9%,奠定了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上半程基础。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按照我国农业生产的一般规律,夏粮只占全年粮食生产总量的1/4左右,占比约75%的秋粮才是关系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大头。对于秋粮而言,眼前最直接的威胁来自南方洪涝灾害,自今年入汛以来,席卷南方的洪水对粮食生产的局部影响较大,甚至不排除个别地区粮食产量暴跌的风险。不过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目前洪灾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局部地区,而我国秋粮产区60%位于北方,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南方受灾严重区域也及时采取了抢种扩种晚稻等措施加以补救。

  另外,由于近些年我国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使得防汛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可控状态,洪涝灾害给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给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抵御了不少,所以预计今年洪灾不会对全年粮食产量带来太大的挑战。

  一言以蔽之,我国的几大主粮自给率较高、库存较为充实,洪灾风险整体相对可控、影响范围有限,这些便是我们判断短期内不会发生粮食危机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3

  既然国内形势要好得多,为什么还会有本文开篇的几则消息出现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尤其是当前这一特殊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海内外形势,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更应该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然而,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并非始终都是万无一失的,至少还有两方面潜在的隐患需要重视起来:

  一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并不算高。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起至今已达成“十六连丰”的壮举,当前粮食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可是均摊到14亿人的头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业内普遍认为,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是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如果剔除饲料消费、工业用粮消费等,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会进一步下降。相比之下,美国则超过1300公斤/人,巴西也超过了560公斤/人。这便意味着,粮食生产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出现供需紧张的局面。

  二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偏少,中低产田比重较大。

  纵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积占比却不高,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开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其中,中低产田占比超过70%,不少优质耕地都在城镇化过程中被占,反映出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稳定度不够。同时,伴随着人口总量的渐增与城镇化的深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大概率还将继续下降,再加上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务农人员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我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靠政策和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确保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此笔者尝试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大农业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研资源整合,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及产量;

第二,着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市场意识、有生产技能、有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务必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并强化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的保护,解决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以此来增进粮食的生产质量。

  如今,国家正式定调“内循环”的经济发展主线,而粮食问题恰恰又是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着力于修炼内功以提升经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免疫力方为明智之举。粮食生产更是如此,无论是节约食物、杜绝浪费,还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努力。

  毕竟,没人能依靠老天爷赏饭吃,饭碗端牢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