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涨跌操碎了各方的心,各路专家机构总是从各自的角度分析预测未来A股的走势。
有关单位举办“202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蓝皮书分析指出,把握2021年中国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的难度正在加大,投资者需要更多的耐心。深耕“新基建”、服务“新消费”的企业具有较大投资潜力,大消费行业在估值回归合理区间后仍然值得重点关注。中长期来看中国股票市场具备在“十四五”时期冲击5000 点的可能性。媒体报道的内容很有限,只有寥寥数语,也没有看到蓝皮书,无从探究蓝皮书预测的依据。
但是从上述寥寥数语中,预测还是很谨慎的,一个是21年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难度加大,另一个是冲击5000点只是有可能,而不是板上钉钉,不像部分专家一样认为是黄金十年。社科院是专家汇集的地方,15年也曾预测到股指会达到5000点,结果成真了,但是代价非常的大,最后结果是非理性波动,需要政府成立基金进场救急才化解杠杆爆仓的风险。
现在股市环境与15年是有着一些不同的,就货币政策而言,14年开始新的一轮货币宽松,机构人士梳理了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政策数据,从14年11月到15年10月共6次降息、5次降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3%、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了1.5%,货币宽松带来了资金利率大幅下行,15年货币宽松政策带来信用的扩张,其中信贷增速从15年1月的13.9%回升至16年1月的15.3%;M2增速从15年1月的10.8%回升至16年1月的14%左右。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市场流动性极度丰裕,市场最缺少的就是资产而不是钱,资产荒是那一段时间最时髦的说法,投资者炒股票从市盈率到市梦率接着是市胆率,也就是人有多大胆估值就会有多高,最后是不敢讲什么率来了一个总市值;两融杠杆开始急速膨胀,场外杠杆加速进场,市场成交不断放大,另外股市起涨点也得益于证监会新股改革,那就是均衡安排发行新股,投资者对股市扩容完全消除,信心得到巨大提振,经济也从快速下滑开始复苏,进入到"L”的一横阶段,15年GDP增速是6.9%,对应四个季度分别是7%、7%、6.9%和6.8%,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快速恢复。
目前货币政策已经从上半年的临时性宽松到边际收紧,表现为国债收益率从2.5%升高到3.6%左右,现在股市走势是挤压上半年货币宽松带来的流动性牛市泡沫,就是未来的货币政策也不会继续宽松,毕竟央行重申利率不是越低越好,会有溢出效应,带来资产价格上涨的风险,这主要是楼市价格上涨,楼市价格上涨会挤压实体经济也会增加转型成本影响科技创新,所以央行不再下调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也不再降准,而是通过MLF放量续作提供流动性支持,保证市场资金利率稳定,维护银行间流动性的稳定。所以未来流动性牛市是难以持续的,另外15年牛市与失控的杠杆资金有关,现在对杠杆资金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杠杆牛市是没有指望的。
从股市政策来看,15年IPO 虽然也较快,但是与目前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现在IPO 改革方向是全面注册制,支持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受到疫情冲击和国际贸易摩擦,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另外金融去杠杆也带来金融风险,需要股市最大化支持直接融资比重,IPO 压力很大,带来新增筹码增加,另外每一个IPO 带来数倍于首发股份的限售股解禁,今年减持金额很有可能超过7000亿元,远大于IPO 融资额,另外再融资也出现多样化,规模也是高水平,股市上涨需要庞大的新增资金,新增资金未来一直是紧平衡状态很难改变,牛市越来越难,15年牛市沪市单边达到万亿元,以后沪市单边万亿元可能没有牛市,需要更大成交量,市场维持万亿元成交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资金从何而来。
从上证综指来看,指数涨跌还是与银行、保险、券商、地产、钢铁等权重股有很大关系,地产钢铁景气度可能很难重现辉煌,银行则是承担支持实体经济需要合理让利让利,20年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需要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银行股价走势低迷,成为拖累指数的重要力量,未来银行需要消化20年因疫情冲击带来的不良资产升高,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消化完毕,这很不好判断,关键是未来银行承担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难以把握,银行股价上涨面临很多变数,只要银行不涨,上证综指突破5000点是很难的。即使银行上涨,很多科技股、垃圾股、问题股也面临估值回调压力,会拖累指数表现。
注册制下,科创板创业板要维持目前60-70倍市盈率难度很大,虽然未来不一定与国际成熟股市马上接轨,但是要保持这样高的市盈率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纳斯达克也就是30多倍的市盈率,这是注册制下成熟市场的样板。
现在要判断未来牛市或者是冲击5000点,我是不认可的,除非未来IPO 政策出现变化,减持制度出现进一步限制,金融政策出现明显的新定位,给银行更多的盈利空间,不再需要为实体经济让利,银行净息差明显改善,业绩出现恢复性增值。但是股指也不可能是熊市,维持一个大致平稳运行是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