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2020年是人生中过得最快的一年,去年的这个时候,李文亮医生发出了新冠病毒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警告,大家还不以为然,不久,武汉就封城了。之后便每天关注新增新冠确诊人数的变化,到了年末,依然还在关注。年初的时候开始带口罩,年末仍还带着口罩。2020年,留在我脑海中的更多的是冬天的印记,不知为什么,对夏天的记忆很淡。
ink="">太多的戏剧性逆转发生在2020
2020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发现其实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在线上完成,而且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大下降。我下载了各种网络会议的软件,如腾讯、ZOOM、小鹅、Welink、钉钉等,不过用得最多的还是腾讯会议,超过100场了。2020年,让我们意识到,在网络信息时代,很多长期形成的模式都可以改变。在线的模式可能会缺乏一点“仪式感”,也让威权显得不那么深不可测,但这不正是现代社会需要改变的吗?
2020年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不仅是因为它是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年,更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年,这一年里,再没有人能够自夸“正如我所预言的那样”。例如,一开始有人形容武汉爆发的新冠病毒是另一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开始怀疑“国运”。但我们的金融工程团队还是相信国内疫情能够得到控制,而且,还比较准确的预测的中国疫情控制的大致时段和累计确诊人数。尽管之后我们也预测到了海外疫情会失控,但没想到美国竟然成为疫情蔓延最严重的国家,而且迄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戏剧性的变化还出现在出口的逆转上。今年2月份,当中国疫情还在蔓延的时候,大家很悲观,在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受阻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普遍预期今年的出口额将出现-10%以上的大幅下跌。而且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限制中国的人口和货物入境,似乎特朗普的“去中国化”意图就能实现了。然后,当欧美疫情开始爆发以后,中国则大量向欧美出口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同时,其它新兴市场的出口订单也转移到了中国,到年末月份我国出口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创下单月的历史新高,订单多到连集装箱都不够用了。
在接近年末的时候,中国签下了过去十年来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达成后将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贸易量,成为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谈判了7年的中欧投资协定也在即将签署;中国还将努力去加入CPTPP,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也在谈判过程中。由此可见,特朗普的“退群策略”与拜登的“建群策略”,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入群”意愿,通过这场全球疫情大爆发,我们再次体会到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收益。
事实证明,当初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封城、关闭娱乐、旅游场所等举措颇受争议,如今看来,“全民免疫”并不可取,严防死守看似成本高昂,但毕竟赢得了时间,使得复工复产的时间大大提前,中国获得的巨额外贸顺差,特朗普处心积虑采取的加征关税举措在汹涌的疫情面前完全是得不偿失。
充满戏剧性变化的还有资本市场,3月份美国股市连续出现“熔断”,出现了技术性熊市,大家都以为美国长达10余年的牛市要终结了,谁知却又是一年牛市,三大股指均创出历史新高。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经济出现-4%左右的下滑。
不过仔细看一下美国股市的涨跌结构,便会释然:纳斯达克100指数,并不能反映其近3千家上市公司的全貌,前三季度,纳指所包含的100个成分股中,涨幅前20%的股票居然贡献了纳指97%的涨幅,剩余80%的股票只贡献了3%的涨幅?疫情肆虐,也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分化。
2020年A股涨幅领先全球主要指数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不过,国内的A股市场也表现不凡,虽然上证综指的涨幅并不大,离2006年的顶部和2015年的顶部仍有很大差距,但沪深300和创业板指数的涨幅还是比较可观,这说明“成分”很重要,成分代表了系统重要性,代表了规模和活跃度,创业板指数今年60%的涨幅,其中涨幅前20%的股票也贡献了90%以上的涨幅。
2017年,当我提出中国经济将步入存量经济主导时代时,A股市场的分化实际上刚刚开始,其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分化。进入到这个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的存量博弈时代,依靠讲故事来维持大部分小市值公司高估值的格局开始松动了,如冰川开始消融一般,看似很坚硬,一旦遇到了气候持续升温,就会破裂乃至坍塌。在我看来,今年应该是蓝筹股的第四年牛市了。这两年基金经理们出色业绩,实际上更多来自于这种变化与基金经理们的投资理念非常契合。
不过,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资本市场的盛宴似乎与货币供应量的大幅扩张有关。今年以来,美联储不仅把目标利率降至零,而且还超大规模扩表,11月的M2增速高达25%,天量货币供给也是造就美国股市创出历史新高的重要原因,加上美国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美国民众用财政补贴的钱来买股票。
中美M2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而中国的M2增速也比往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同时,11月份的CPI与PPI却双双为负。因此,在全球资产规模越来越大的时代,我们是否可以把弗里德曼的名言改变一下:资产膨胀也正在成为一种货币现象(原话: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当分化加速的时候,需要温度
昨天开始上海大幅降温了,虽然与北方相比,零下7度算不了什么,但反差总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2020年是全面奔小康之年,这意味着消灭绝对贫困,值得庆贺。不过,下一个五年或十五年,我们要走向共同富裕,也就是要缩小收入差距,改善相对贫困水平。
2020年的资本市场上,白酒很热,尽管今年白酒的产量估计比去年要下降10%左右,但高端白酒卖得很好,有的还买不到。高端白酒肯定不是用来驱寒的,十年前,我写了一篇报告,标题是《高端白酒成为奢侈品背后的经济推力》,没想到,十年之后高端白酒竟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人们讨论什么话题,最后的结论往往是“利好maotai”。
2020年的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是奢侈品的热销,国内很多城市的国外奢侈品专卖店都呈现常年排队的奇观。据麦肯锡估算,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占全球的比重,从2000年的1%,上升到了去年的35%,今年则更高,中国的人口占全球的比重为18%,今年奢侈品消费的占比估计是人口的两倍以上。但与此同时,上海的许多卖中档商品的店铺,受疫情影响而纷纷退租。
消费分化的背后,既有新兴产业高增长和传统产业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因素,又有资产价格上涨带来财产性收入上升的因素。在今年GDP增速只有2%的情况下,存量经济特征愈加明显,行业之间的此消彼长和楼市、股市的结构性牛市都加大了收入的分化。
从中证800行业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看行业分化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岁末之时,资本市场,但我们从北京顺义的新冠病例流调中发现,有些人为了生活还是很拼,如一名女性患者白天在顺义某电动车基地上班,晚上22点到凌晨2点,还要在到顺丰大件中转场兼职。
不清楚这四个小时的兼职能挣多少钱,但今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还是太快了,M2大约增加了20万亿元左右吧。记得易纲行长不久前说过,“货币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收入稳步增长。”
在五中全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报告中提到,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当货币增长太快的时候,货币的流向与分布是值得关注的,如果水总是往高处流,那肯定会导致结构的扭曲。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如何搅动中国经济这杯沉积的液体》,因为从货币、GDP、社会财富总量看已经够大了,关键是分层问题,如果不及时搅动一下,就怕到时候就固化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更需要加热,当上升到一定温度,固化的也可以慢慢溶解,治大国如烹小鲜,适度搅动,有利于和谐。
2021:值得期待的牛年
从历史上看,每个农历庚子年似乎都不太顺,农历的2020年还没有结束,但从已经发生的那么多戏剧性的逆转来看,真的算得上国运昌盛,可以载入史册。那么,明年会怎样的?首先,疫情应该会趋向好转,随着疫苗的推广以及人们防控疫情经验的积累,估计最晚到明年年中,疫情将消退下去。
关于明年的经济走势,普遍都认为将迎来一轮强劲反弹,中国GDP增速会达到8%,全球估计也在5%以上,不过是前高后低。为此,人们对政策如何退出开始担忧。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政策不会急转弯,那么,政策将如何转弯呢?
中泰时钟从三个宏观维度分析和预判通胀趋势:货币超发力度、经济产出缺口、以原油价格为代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这三个维度来看,未来通胀压力或会增大。例如,2020年3季度开始,产出缺口逐步转正,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产出缺口变大的可能性增强。
随着经济企稳复苏,通胀压力将增大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明年央行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以及彼此之间的搭配关系,其目标还是要防通胀或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2021年政策上要稳宏观杠杆率,因此,社融和M2增速的拐点也必然会出现。政策缓慢转向将成为2021年的一大特征。
看到好多人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以此来预测明年的各项政策。我发现有几个方面的提法是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例如,关于文件中提到“要利用好宝贵的时间窗口”,为什么是宝贵的时间窗口呢?我的理解,是改革、创新的时间窗口,因为明年经济增长率较高,若设定6%的增长目标,则可以轻松完成,不需要推出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从外部环境看,中国与东盟、欧盟都签订了合作协议,美国又面临换届之际,外部环境也在向好。这一国内外的局势都对我们推进改革和创新都是难得的良好时机。
此外,五中全文还首次提出“坚持系统观念”,什么是系统观念?就是应用系统思维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当前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等之间如何协调,都需要有系统观念。
例如,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第三次分配等,看似在讲三件事,实际上就是一件事:缩小收入差距。缺乏系统观念的人往往会认为,通过互联网平台购物既价廉物美,促进消费,又有利于就业,但事实又是如何呢?这就需要解多因子方程式。比如,电商模式带来的净就业是多少(电商就业-店铺失业)?包装物带来的环境污染成本有多大?
对于2021年的资本市场,我依然乐观。尽管已经连续两年上涨了,但这种上涨的动力,还是来自于估值的提升——确定性溢价(我在2017年提出给未来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根据DCF模型给予确定性溢价)。我认为,这轮结构性牛市始于2017年,同时也是绩差股熊市是开始。
壳资源不再稀缺,绩差股走弱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随着大市值股票的市值占比越来越大,成分股指数的持续走强合乎逻辑。指数化时代的投资逻辑就是抓大放小。当然,防止泡沫过大也是必须的,2019年以来,成长性行业头部企业的估值已经有偏高之嫌,那么,价值型的头部企业是否会获得投资者青睐呢?尤其是港股市场的某些偏价值的头部企业,估值相对于A股的折价已经非常大了。
纵观历史上的中央五年规划文件,关于资本市场的,今年首次出现了“注册制”和“退市”两个词,这应该是未来资本市场变化的最大特征,它们对于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将是前所未有的。
不妨看一下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规模,自创设以来退市数量已经超过1万家了,而剩余的公司,大部分还是平庸的,只有10%左右的公司才是优秀的。今后,A股市场也将在注册制和退市规则下,供给会越来越多,更需要进行估值调整,步入到长期的、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中。
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以来涨幅统计
数据来源:Bloomberg,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说明:纳斯达克市场成立早期的数据可能有所缺失
2021年的资本市场,也应该牢记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2021年的资本市场,在强者恒强的时代里,一定会精彩纷呈,尽管会有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我相信,代表资本市场的主要指数,还是会继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