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灰犀牛之一,既面临人口总量即将见顶、远期将急剧萎缩的总量危机,也面临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结构性危机。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挑战远大于机遇。
我们长期呼吁,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以提升总和生育率至世代更替水平,加快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体系以让每个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虽不能阻止老龄化,但可延缓老龄化。并且,全面放开生育是将选择权还给家庭自主,鼓励生育并不是强制生育。
考虑短期内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争议仍大,建议在“十四五”时期从尽快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我们更期待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
近期各界对放开生育的共识逐渐形成,相关政策箭在弦上。2020年10月,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
长期以来,某些保守派人口学者学术不严谨,多次在预测中夸大生育政策调整效果,最后与事实出入极大,误导社会舆论和中央决断,导致生育政策一再被拖延。近期一些保守学者态度发生180度转弯,转而呼吁自主生育,并将当时预测离谱甩锅调研对象,不负责任。但是,我们对保守派学者正视现实、迷途知返表示欢迎,大家一起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建言献策,为放开生育呼吁,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1老龄化少子化挑战日益严峻,放开生育虽不能阻止但可延缓老龄化
由于计划生育长期推行,中国人口形势较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更为严峻,既面临人口总量即将见顶、远期将急剧萎缩的总量危机,也面临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结构性危机。1950-2019年全球妇女总和生育率从4.97降至2.27;而中国从1970年之前的6左右快速下滑至2000年后的1.4-1.6,目前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1.7,居全球倒数。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势大力沉,我们长期呼吁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
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虽不能阻止老龄化,但可延缓老龄化。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虽不能影响未来几十年内老年人口规模的变动,但可相对扩大总人口使得老年人口占比相对下降,并在长期逐渐深刻改善人口年龄结构。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总和生育率为1.5。从长期趋势看,由于生育堆积效应逐渐消失、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当前出生人口仍处于快速下滑期,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100万。一方面,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在1997年达1.86亿的峰值,2030年将比2019年减少约28%,2050年将较2030年再减少约19%。另一方面,当前二孩出生人口占比仍高于一孩,表明全面二孩的政策生育堆积效应仍存,随着政策效应彻底消失、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推进等,未来总和生育率或下滑至1.0-1.2左右。并且,必须认识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全局,应对老龄化是局部,前者重要性高于后者。
根据我们的情景分析,若未来十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降至1.0,则到2050年、2100年中国人口将分别为12.1亿、5.2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分别达31.2%、53.4%。若未来十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逐渐提升至2.1左右,到2050年、2100年中国人口将分别为14.0亿、12.9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分别达26.8%、26.7%。从如下四个方案看,通过生育率提升延缓老龄化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ink=""> ink="">2部分保守派学者学术不严谨拖延了生育政策调整,最近将当时生育预测离谱甩锅调研对象
独生子女政策原本预期实行30年,但有关人士担忧放开二孩将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人口失控问题,因此生育政策调整屡屡受阻、屡屡被拖延。1990年代中国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1之下,20世纪末开始部分学者开始建议逐步过渡到全面二孩政策,但在有关保守派人士影响下,2006年12月中央《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仍要求,清醒认识全面加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2010年1月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单独二孩”试点,2010年11月原国家计生委形成分省逐步放开“单独二胎”的方案并上报国务院,2011年6月原国家计生委形成新的“单独二孩”方案上报国务院,但均被搁置。因此,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直到2014、2016年才先后调整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
长期以来,某些保守派人口学者学术不严谨,多次在预测中夸大生育政策调整效果,最后与事实出入极大,误导社会舆论和中央决策,导致生育政策一再被拖延,人们获得生育自主的权力一再被剥夺。某著名人口学者曾测算,若2012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导致妇女累积生育能量的突然性释放,出生人口和妇女时期生育水平出现剧烈波动,未来4年年度出生人口将分别达到3540万、4995万、4025万、3540万,妇女时期总和生育率峰值可达4.5左右。因此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条件尚不成熟、风险很大。在2014年启动“单独二孩”前,该学者测算政策将在4-5年内使出生人口年度新增130-160多万人;实际上,2014年出生人口1687万、仅比2013年增加不到50万,2015年为1655万。2016年启动“全面二孩”前,该学者又测算政策将使出生人口年度新增160-470万,2017-2021年分别为2110、2189、2077、1936、1689万人;实际上,2016年出生人口虽攀至1786万,但2017-2019年分别降至1723万、1523万、1465万。
在当前严峻人口形势下,近期一些保守学者态度发生180度转弯,转而呼吁自主生育,并将当时预测离谱甩锅调研对象,不负责任,阻挠、拖延生育政策调整的行为让人深感遗憾。某保守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声称,预测结果与实际效果的差距与当时调查时群众反应的情况和大家生孩子的时间分布的有关,在调查当中大家生育的愿望比较高,回答的比较热情。学术研究须严谨科学,影响公共政策的学术研究更应如此,在实践中,调查生育意愿往往高于实际生育结果,将预测离谱甩锅调研对象只能说明学术研究态度不严谨、水平低下。
但是,我们对保守派学者正视现实、迷途知返表示欢迎,大家一起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建言献策,为放开生育呼吁,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3 老龄化不可逆转,挑战远大于机遇
老龄化是是经济社会进步下人口再生产方式转变的结果,由低生育率和寿命延长共同作用,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个体行为,但整体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从采集狩猎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渐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走向超低出生、低死亡、负增长。一方面,社会生产方式进步对人口数量要求逐渐下降、但对人口质量要求提升,对应个体生育行为逐渐从本能到功利需求到死亡率下降驱动、再从情感需求到成本约束,因此总和生育率从5-6以上逐渐下滑至低于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下。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发展使得食品丰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人类平均寿命逐渐提升,死亡率逐渐降低。根据Gapminder数据库等统计,1800-2019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28.5岁升至72.6岁。联合国中方案预计,到2100年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达82.9岁,人类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总体而言,平均寿命延长是社会进步,但低生育率则是社会进步的副作用。
随着老龄化加深,人类社会将逐渐从青年步入中老年,虽然对健康、财富管理等部分行业是机遇,但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是严峻挑战,延迟退休不可避免。人口发展既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势大力沉的反作用。1950-2019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5.1%升至9.1%,人口年龄中位数从23.6岁升至30.9岁,联合国中方案预计到2100年将分别升至22.6%、41.9岁。其中,2100年部分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50%。从需求侧看,老龄化将使得人类社会需求结构深刻改变,未来健康管理、财富管理的需求将日趋上升。从供给侧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滑,社会抚养比攀升,全球经济社会将随之面临深度调整。依靠人口质量红利驱动经济增长终有尽头,未来全球经济增速或不可避免下滑至中低水平,并且社会阶层将日趋固化,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拉大。一些人将过去几十年全球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数据直接对比,论证老龄化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作用,甚至有利经济增长,这从科学的角度是伪相关。
4放开生育是把选择权还给家庭,不是强制生育
全面放开生育是把生育权从国家计划回归家庭自主,是把生育数量多少的选择权交回给家庭决定,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生育意愿。1949年以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从早期短暂鼓励生育到节制生育,到1970年代“晚稀少”宽松计划生育,到1980年开始以独生子女政策为主的严格计划生育,再到2014年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严格计划生育有所放松的转变。中国生育政策收紧很急很快,但放开却是小步微调。十九大以来,相关文件中“计划生育”字眼消失,而代之为“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但生育权仍未明确回归家庭。全面放开生育是尊重基本人权的需要,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
全面放开生育并鼓励生育不是、也不能强制生育,否则又将回到计划生育的老路。一些人看到鼓励生育就直接等同于强制生育,这属于受传统计划生育的影响太深。从现实看,全面放开生育的效果将极其十分有限,因为总和生育率远低于2,表明当前二孩都没有多少人生,三孩、四孩将更少。要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未来必须鼓励生育,但鼓励生育绝不是制定指标要求每个家庭强制生育多少,而是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引导家庭实现社会预期生育目标。从发达国家看,尽管近几十年已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育支持体系,但尚未有一国从低生育率水平回到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回升到1.8的总和生育率水平都非常难,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在鼓励生育方面必须花大力气。一些人以全面放开生育后穷人富人多生、而中间阶层少生的情况反对,这反映了对生育数量公平问题的关心,但不能因此剥夺他人自主决定生育的基本权利。政策部门在鼓励生育时应对中间阶层的生育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5呼吁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
21世纪的大国竞争主角是中美印三国,中国人口形势已对民族复兴并长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严重制约。人口问题是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中国要顺利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并长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正确认识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正确认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必须坚决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们呼吁,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面对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生育政策越早调整越好;因为每推迟一年,人口就老一岁,育龄妇女数量就少一些,调整将更为艰难。
一方面,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当前许多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生得起、养不起。建议:一是要加快构建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公平有效的生育成本分担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差异化的经济补贴和个税抵扣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至学历教育结束。三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四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专项税收优惠。五是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投入,构建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让每个人住有所居。
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体系,让每个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平均寿命延长将使得带病生存状态延长,健康管理和财富管理需求将日益上升。建议: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的第二、第三支柱,构建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二是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除放开并鼓励生育外,从总体上缩短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制年限、促进劳动力稍早进入市场,优化不同年龄退休的养老金安排,小步、分阶段、渐进式提高退休年龄,加强老年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发老年人口红利。三是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服务。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五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考虑到短期内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仍存较大争议,建议在“十四五”时期从尽快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并观察效果,这也符合中国渐进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传统智慧。但必须强调的是,如果能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就应果断执行、不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