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刘元春
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充分表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复工复产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基本完成,宏观经济快速恢复,经济循环开始加速。中国经济开始从“行政性复工复产阶段”向“市场循环常态化阶段”迈进,中国经济迎来了关键的“破冰时刻”。在外部冲击即将全面显化之际,全面启动需求扩张以推动经济市场化循环、稳住中国经济内部循环的基本盘变得越来越紧迫。
ink="">一、复工复产在全产业链、全区域行政性推动下取得供给侧明显的复苏,但需求缺口却明显扩大。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较4月提升5个部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4.5%,回升4.6个百分点,按照供给侧数据测算对应4月份的GDP增速为-1.3%左右,较1季度的-6.8%收窄了5.5个百分点,预示着5月份有望由副转正。但是需求侧的复苏力度却较为缓慢,-7.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8.2%的出口增速,所对应的GDP增速在-3%到-4%左右的区间,虽然较1季度有十分明显的收窄,但与供给侧回复的缺口达到1.7到2.7个百分点。
二、价格参数持续回落进一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经快速显化,并成为复工复产的最大阻碍。
CPI和PPI4月较3月分别下滑了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代表总供给与总需求状况的核心CPI4月仅为1.1%,比3月下滑0.1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4月为开始接近于0,较3月下滑了1.4个百分点。这些参数都表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已经显化并将进一步恶化。这将导致我们在复工复产之后没有足够的需求和订单,从而导致复工复产出现二次停工停产。PPI持续3个月负增长表明新一轮工业萧条已经出现出现,PPI环比负增长和同比负增长及其进一步扩大必将使复工复产的企业面临持续的亏损甚至破产,有效需求不足和订单的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为复工复产企业最大的压力。
三、复工复产率与达产率的分化说明复工复产面临瓶颈性约束,行政性推动已基本完成其使命,市场需求大推动是经济循环常态化的关键。
两个参数分化值得注意:一是4月的大企业复工复产已经基本完成,但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却较为低迷;二是复工复产率总体较高但达产率却十分低迷。到4月25日规模以上工业还有15%达产率不足50%,规模以上服务业还有30%企业达产率不足50%,有资质的建筑业40%企业达产率不足50%。这些数据说明,复工复产的行政化推动已经达到极致,复工复产率提升速度的下滑以及达产率的低迷说明复工复产面临明显的瓶颈约束,有效需求不足是复产率和达产率进一步提升的核心障碍,中国经济在完成行政化复工复产开始步入到经济循环市场化加速的破冰时刻,需求刺击的大推动十分重要。如果任由复工率与达产率长期分化,复工复产企业受到的成本冲击将越来越大,宏观经济的供给损失也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是稳定内部经济循环的窗口期。
四、外部环境对于中国生产体系的冲击还没有显化,全球经济同步的深度下滑、全球贸易的深度收缩、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以及“去中国化”的抬头将使中国经济 2-3 季度面临的压力全面上扬,超越我们的预期。提前稳住内部经济循环基本盘是应对外部冲击和大国竞争的核心基础。
3月和4月出口参数和外资参数的超预期反转并不代表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只说明世界疫情与世界经济下滑对于外需的冲击有一定的时滞。4月出口订单指数仅为33.5%,比4月下滑了12.9个百分点。全球PMI出口订单指数在3月也下滑到41.5%,按照WTO的预测和联合国贸发会的预测世界贸易将在2-3季度下滑20-30%,这种深度下滑必将导致世界工厂的中国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在目前逆全球、去中国化、围剿中国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这种超级必须要有思想和行动准备。在各种战略准备中,提前恢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盘,不断巩固住内部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力和完整性和畅通性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此,在外部贸易、外部投资摩擦高峰期没有到来之前,全面扩充内部需求,快速促进市场循环的常态化,是当前窗口期的必然之举。如果在外部超级冲击爆发之后才采取内部对冲政策,必将导致内部基本盘和外部基本盘都无法稳住,必将措施我们目前获得的宝贵窗口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