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金号角网 专业金融需求撮合平台,让金融需求找到更优质的服务商
免费注册 关注我们
金号角商讯
联系我们
新闻
新闻 产品 百科
发布需求
TOP
当前位置:金号角网> 金融资讯> 金融人物> 任泽平谈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城市群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3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200万元

恭喜湖南/长沙市【成功】需求金额1000万元

任泽平谈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城市群

2022-02-21 编辑:网站编辑 有628人参与 手机查看
微信浏览器扫一扫查看详情

  

  粤港澳大湾区逐渐从地方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ink="">

  1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1.1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条件在国内最成熟

  粤港澳大湾区由“9+2”组成,即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面积合计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6%;2019年经济总量12万亿元,占全国的12.1%;常住人口7267万,占全国的5.2%。

  湾区经济是大国发展标配,全球约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世界知名的有三大湾区:以现代金融为核心的纽约湾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旧金山湾区和以现代制造为核心的东京湾区。中国自北向南主要有渤海湾区、胶州湾区、杭州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区等,实力最强、基础条件最成熟的则是粤港澳大湾区。

  1.2粤港澳大湾区从地方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酝酿已逾10余年,从2005年明确“湾区发展计划”,到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国家发改委牵头粤港澳三地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逐渐落地。从发展历程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14年),湾区经济进入地方构想。2005年,广东省政府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明确划分“粤港澳跨界合作发展地区”,并要求把发展“湾区”列入重大行动计划。之后,湾区发展陆续写入2008年国家发改委《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参与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跨区域合作初现雏形。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湾区经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

  第二阶段(2015年至今),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等,要求建设世界级城市群。2017年,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1日,值香港回归20周年,国家发改委牵头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1.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

  1)港澳繁荣新保障:深化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拓展港澳发展新空间和新动能,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基本国策。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在改革开发初期,香港、澳门凭借其产业、技术、资金等优势,引领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发展。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香港、澳门地位相对下降,特别是香港一段时间经济低迷,亟需内地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构建协同机制,消除影响要素便利流动、产业合理分工的制度性障碍,打破行政地域壁垒,推进“一国两制”的新实践,保持港澳长期繁荣。

  2)对外开放新门户: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建立高标准贸易规则,引领对外开放。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博鳌讲话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区位优势突出,具有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纽带,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整合发挥其港口、金融、贸易、制造业等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且,粤港澳大湾区将凭借“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寻求制度创新,探索制定新规则,率先在大湾区内部试用,再推广到全球,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3)区域发展新布局:在北中南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下,大湾区将发挥优势区位,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区域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南接东南亚、南亚,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台湾,北接长江经济带,西接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提高珠三角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形成北有雄安新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长三角领衔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带动泛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4发展关键:最大限度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

  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背景下深化合作,涉及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交通能源等,如何在不同的制度与城市之间,最大限度地让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效便捷地流通,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关键。在大湾区内部,存在“一国两制”方针下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自由港,还有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核心城市。并且,由于经济体量相当,广州、深圳、香港有可能出现的“龙头”之争,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工、七大合作重点领域

  2.1城市分工:产业布局协同互补,实现“9+2>11”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世界级湾区都是外向型,面向全世界的,粤港澳三地须深度融合,发挥“9+2>11”的效应,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大湾区内部分工为:

  1)强化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构建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广州以基础工业和重工业为主,佛山着重发展轻工业,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广佛强强联合、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深圳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优势,继续加快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海洋经济、数字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同时,继续发展金融、航运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化。东莞和惠州依托深圳研发资源,集中产业制造优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珠海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力能源业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中山、江门将着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继续加强与港澳深度合作,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合作。肇庆积极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与资本转移,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经济,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利用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发挥中转港口的枢纽作用,拓展经济圈与广西、贵州的联系。

  2)香港侧重国际金融、航运、贸易、航空枢纽职能,澳门推进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专业服务和创新及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澳门作为全球四大赌业之一,旅游业、酒店业和娱乐场吸引着全球游客,推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2.2七大重点合作领域: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划定七大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1)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2)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区域内交通圈。建设稳定安全的能源和水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扩大网络容量。

  3)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大湾区不同城市产业优势,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5)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6)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粤港澳合作,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九市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共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新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7)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3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粤港澳迎来大湾区时代

  3.1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国际一流湾区

  在过去的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湾区依赖于自身资源和港口群,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相继形成并崛起,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特点。其中,一战到二战期间,纽约湾依靠大西洋贸易通道成为第一个世界级湾区,并且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二战后,旧金山湾依靠太平洋贸易通道、教育和人才优势,成为第二个世界级湾区,位于湾区南部的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20世纪60-90年代,东京湾凭借科技制造实力成为第三个世界级湾区,先进制造优势突出。三大湾区的发展路径可总结为四个阶段:单级城市、都市区、城市群、世界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土地面积、人才储备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毫不逊色,但在人均水平、研发投入、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层面仍存在不小差距。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68万亿美元,已经超越旧金山湾区,并且与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湾区之首;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包括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基地、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城市、华南最大商业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而香港具备“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国际人才优势,澳门是全球主要的娱乐会议中心。综合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土地面积、人才储备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毫不逊色。但是在人均发展水平上,粤港澳大湾区远远落后于国际三大湾区,人均GDP只相当于纽约湾区的1/4、旧金山湾区的1/5、东京湾区的1/2,差距明显,单位土地产值相当于国际三大湾区的3/5左右;研发投入少,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缺乏足够数量的全球创新知名企业,世界500强公司不及国际三大湾区的一半。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的潜力无限。

  3.2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聚焦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通过对国际三大湾区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现状的对比分析,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现实基础和发展实力,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有望打造成一个融合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以及先进制造的综合湾区。

  1)深化港深金融合作,推动实体经济稳步增长。纽约市政府通过与临近州政府的合作,充分利用曼哈顿华尔街资本优势,将狭长的岛屿转变成商业中心。至今,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岛,全球7家大银行中的6家,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等机构以及各大垄断组织的总部都在此设立,并成立了纽交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等大型金融交易中心。此外,花旗财团、摩根财团等本土金融机构的快速成长也给湾区的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香港和深圳分别为国际、国内金融中心之一,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的合作在于推进湾区内金融机构协同,进一步完善深交所和港交所的互联互通,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发挥好香港和深圳创业投资、私募融资的优势,并与实体经济作充分的对接,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全球资本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推动实体经济稳步增长。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旧金山湾区的技术创新得益于在硅谷聚集着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公立大学34所,私立大学49所,五个国家级研究实验室。健全相关法律和基础设施为风险资本培育成熟的创投环境,打造产业资本回报科研的良性循环,进一步留住人才。同时,除了联邦建立的保护创新的法律体系外,加州政府还推出学徒计划、职业培训,严禁企业限制员工合理流动,为湾区内人才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粤港澳三地大湾区拥有多所研究机构和学校,聚集了众多科技公司,具备国际水平的创新基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挥香港、广州、深圳三个中心城市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对周边城市的引领和外溢作用,尽快推进形成一批能够媲美BAT的新产业和新企业。加大力度引进更多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所,加强高校间、校企间以及与国际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落实港澳居民在创业、就业、社保、医保、教育等方面同等待遇,聚集更多科技创新要素在湾区内生长、发展,促进湾区科技创新,以区域融合推动产业的特色化、多元化来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3)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二战后日本依托优质的六大港口和大量的产业专用码头,大量进口海外能源和原材料,在临海地区建立京浜、京叶工业区,这两大工业带集中了包括钢铁、有色冶金、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业地带,同时又与在腹地东京的金融、总部、研发、能源等功能紧密互动,最终发展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出口实力最强的新型工业地带,这是东京湾区能够成为世界综合性湾区的一大成功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大湾区时代将迎来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以通过有力措施明确各市在世界级高端制造业集群培育中的不同地位,以及各市应重点发展和培育的优势产业或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协作机制,并且帮助高端制造业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有越来越快速、频繁的互动,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