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故事:让万物发电
“让万物发电”,这是李河君为汉能薄膜太阳能市场打造的一个宏大愿望,也是李河君的商业故事里描述的终极图景。
在汉能进入光伏市场的2009年,光伏行业就存在着薄膜和晶硅两条技术路线,相比薄膜技术,晶硅技术对光能的转换率更高,是当时市场的主流技术。
不过李河君最终选择的是薄膜技术。因为与晶硅技术相比,薄膜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应用在发电厂之外,薄膜技术还有可能被应用于新能源车、屋顶、玻璃等更多的分布式场景之中,而“让万物发电”。
但是要被运用到这些场景中,薄膜技术不仅需要解决光能转换率低的问题,还要寻找到让薄膜技术应用落地的真实场景。
为此,2013年之后,汉能集团先后并购了四家技术领先的海外公司,以掌握能够实现更高转换率的铜铟镓硒和砷化镓薄膜技术,另一方面,汉能薄膜也研发出汉墙、汉瓦、汉伞等应用薄膜技术的产品,以扩展薄膜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然而,从2018年的年报数据来看,尽管大力投资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汉能薄膜产品下游的实际销售情况仍然与上游设备的销售数据不成正比。年报显示,2018年,汉能薄膜来自于上游业务(既研发、设计、销售薄膜太阳能的 高端装备产线)的收入为195.5亿港元,而下游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创新应用产品收入,仅有17亿港元。
至此,李河君的三条故事线已经开始收束,励志故事能否再次上演,需要看李河君能否顺利走出当前的困境;而能否继续获得资本的青睐,就要看汉能能否向市场证明公司具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至于能否实现自我造血,则要看汉能集团的薄膜技术,是否真能实现“让万物发电”了。
但如今,在下游业务依旧难以实现自我造血的情况下,资金已经开始出现紧张迹象的汉能集团,是否真能撑到那一天呢?